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詹事府

詹事府

管理东宫事务的官署。以詹事为长官。南北朝设,东宫内外大小众务及辅翊太子之职皆属之,职权甚重。北齐设丞、功曹、五官、主簿、录事等官属领太子家令、率更、仆三寺,左、右卫二坊,及门下坊、典书坊。北周不置。隋初复置,旋罢,由三寺、二坊、十率府分掌东宫事务。唐朝复置,掌东宫家令、率更、仆三寺及左右卫、左右司御、左右清道、左右监门、左右内十率府之政,管理东宫行政事务,职似朝廷之尚书省,别有左、右春坊(门下坊、典书坊)职似朝廷之中书省、门下省。实际上职闲事简,其官多选用儒臣。设詹事、少詹事为长贰,府置丞、司直、主簿等员。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端尹府,咸亨元年(670)复旧; 武则天天授(690—692)中改名宫尹府,中宗神龙元年(705)复旧。五代因之。宋朝东宫官常阙,或以他官兼任,或唯食俸禄而无职司,其府形同虚设。辽、金、元改称詹事院等名,变革不常,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1392)复改詹事院置,设詹事、少詹事为长贰,多由他官兼领,府置丞、主簿、录事通事舍人等员,领左、右春坊及司经局。初掌辅导太子,府、坊、局官与翰林院职相兼,凡侍太子讲读、试士、修书之事皆参与。嘉靖(1522—1566)以后,太子出阁讲读,每委他官,府、坊、局诸官仅为翰林官升转之阶。清朝顺治元年(1644)设,寻裁,九年复置,十五年再裁,康熙十四年(1675)再设。初仍掌辅导太子之职,康熙(1662—1722)以后,不立太子,遂掌文学侍从、经史文章之事,其官亦充任经筵讲官、日讲官、尚书房侍值、典试提学等差,与翰林官略同,实为翰林院辅佐机构,备翰林官迁转之地。设詹事、少詹事为长贰,满、汉各有员,辖左、右春坊、司经局主簿厅。其汉员皆兼翰林院职。嘉庆二年(1797)以府事改隶翰林院,五年复旧; 光绪二十四年(1898)省入翰林院, 寻复旧, 二十八年仍省入翰林院, 遂废。


官署名。总东宫内外众务,大小事皆统之。北齐始置,总太子东宫内外众务,事无不统;其官有丞、功曹、五官、主簿、录事等,领家令、率更令、仆等三寺及左右二卫二坊;三寺各置丞,二坊各置司马,俱有功曹、主簿。见《隋书·百官中·詹事》、《通典·职官十二·太子詹事》。唐代詹事府置太子詹事一人,正三品,少詹事一人,正四品上,掌统三寺十率府之政,少詹事为之贰。丞二人,正六品上,掌判府事。还有主簿、司直等官。见《新唐书·百官四上·詹事府》。明代詹事府,掌辅导太子及左右春坊以及司经局的政事。其官有詹事一人,正三品,掌府、坊、局之政及辅导太子;少詹事二人,正四品,为詹事之副;还有府丞、主簿厅主簿、录事、通事舍人、左右春坊大学士、左右庶子、左右谕德、左右中允、左右赞善、左右司直郎等。詹事入侍太子,与坊、局翰林官进讲《尚书》、《春秋》、《资治通鉴》、《大学衍义》、《贞观政要》等书。先编辑成章进御,然后赴文华殿讲读。见《明史·职官二·詹事府》。清代虽无太子,但设詹事府,其官有詹事、少詹事等,大体与明朝同,其职掌为经史文章之事,名实不符。《清史稿·职官二·詹事府》:“詹事、少詹事,掌文学侍从。经筵充日讲官。编纂书籍,典试提学,如翰林。并豫秋录大典。”

猜你喜欢

  • 副司鞍长

    官名。清朝内务府上驷院之属官。协掌服驾。额设二人,给六品衔。

  • 四武营

    军事编制。明朝京军十二团营中奋武、耀武、练武、显武四营的全称。成化三年(1467)置。各设坐营内臣一员、武臣一员、号头一员、把总二十员。嘉靖二十九年(1550)罢。

  • 陵台

    官署名。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改献、昭、乾、定、桥五陵署为台,余称署如故。官署名。唐置,掌管皇帝陵园墓地。《新唐书·百官三·诸陵台》:“诸陵台,令各一人,从五品上;丞各一人,从七品下。建初、启运、

  • 典牧署令丞

    官名。隋太仆寺有典牧署,置令及丞。唐沿置,令二人,丞四人,掌诸牧杂畜给纳及酥酪脯腊之事。所属有府、史、监事、典事、主酪等员。

  • 大司马士

    官名,王莽置,为大司马属官。《汉书·王莽传》:“是岁,司马士按章豫州,为贼所获,贼送付县。士还,上书具言其状。”

  • 左军巡院

    见“军巡院”。

  • 科第

    汉朝选官制度。即考核选拔官吏时,按科别评定等第。科别因时国事而异。如武帝时规定博土选三科,高第为尚书。元帝永光二年 (前43) 又诏丞相、御史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者,光禄勋岁以此科第郎、从官,以定

  • 太子勋卫

    即太子左右卫率府所统勋卫府及勋府卫士。详见“勋卫”。

  • 典府

    官名。王国属官,晋朝平原、汝南、琅玡、扶风、齐等大国各置一员,位舍人下; 其后演为典府丞。至隋朝又有典府长、丞,掌府内杂事。

  • 击胡都尉

    官名。西域焉耆等国置,员一人。见《汉书·西域传》。官名,汉代西域危须国、焉耆国等置此官,掌抵御抗击匈奴等胡军。见《汉书·西域传·危须国、焉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