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计吏

计吏

见“上计吏


官名,汉置,为“主计吏”的简称。战国时期和秦汉两朝,郡守和王国相每年要把本郡本国的人口、钱粮、赋税、垦田、盗贼、狱讼等“计划”预先送朝廷,到年终再总结汇报执行情况,这执行情况的汇报本子称“计簿”,送“计簿”汇报称为“上计簿”。初为郡守、王国相亲带“计簿”汇报,后改为以郡丞、王国长史为“使者”汇报,这送“计簿”汇报情况的“使者”称为“上计吏”,简称“计吏”;那随行的下属官吏称“上计掾史”,简称“计掾”或“计史”。《后汉书·张堪传》:“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蜀郡计吏樊显进曰:‘渔阳太守张堪昔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前公逊述破时,珍宝山积,捲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帝闻,良久叹息,拜显为鱼复长。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昔之,下诏褒扬,赐帛百匹。”

猜你喜欢

  • 经抚房

    官署名 宋徽宗宣和四年 (1122),宰相王黼力主联金伐辽,取燕京,乃于三省置,有关对辽作战之事。皆由其专掌,而不经枢密院。六年罢。官署名。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宰相王黼力主联金伐辽,恢复燕云

  • 副都纲

    官名。管理佛教事务之僧官。明洪武十五年(1382)设于各府僧纲司,府各一人,为僧纲司副长官。品秩未入流,设官不给禄,颁发度牒。与都纲共同掌领一府之僧人。清沿明制,例由礼部拣选通晓经义之僧人充补,移咨吏

  • 村监察委员会

    村自治组织的监察机关。北洋政府时期,山西省于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实行“村自治”,村自治组织的监察机关为监察委员会,设监察委员五至七人,其主要职务为清查村财政及举发执行村务人员的弊端。

  • 郡通事

    (1)郡门下吏员名。晋置,《彭祈碑阴》有门下通事,大概是郡府门下掌传达通报的属吏。(2)郡佐官名。据《魏书·官氏志》载,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第一次所颁《职品令》,代郡的佐官有通事,秩正七品上

  • 商部左参议

    官名。清末商部属官。光诸二十九年(1903)设。左、右各一人,正四品。简任。掌辅佐堂官,审核各司重要事务。三十二年,商部改农工商部,省。

  • 殿前都点检

    官名。五代后周殿前司长官。因其兵精强,赵匡胤以此职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北宋初以其军权颇重,仅存其名,后不复置,而以殿前都指挥使为殿前司最高统兵官。辽朝殿前都点检司置为长官。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

  • 御前军器案

    官署名。南宋置,属工部,掌器甲制造之政令。

  • 同佥枢密院事

    官名。金枢密院在签书枢密院事下设同佥枢密院事一员,正四品。元于成宗大德十年(1306)在佥院下置同佥三员,后定置二员,正四品。官名。元置,为枢密院的佐官。见“枢密院”。

  • 额外笔帖式

    官名。清朝笔帖式之一种。即指定员之外所设者,如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设有。详见“笔帖式”。

  • 上京内省司

    辽朝官署名。南面京官。置内省使、副使等职,掌上京内宫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