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方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夏官之属有训方氏中士四人,掌教导四方之民。北周依其制置训方中士,正二命;训方下士,正一命。属夏官府职方中大夫。
官名。《周礼》夏官之属有训方氏中士四人,掌教导四方之民。北周依其制置训方中士,正二命;训方下士,正一命。属夏官府职方中大夫。
官名,南朝梁置,为清商署主官,掌清商乐。见《通典·职官七·太常卿》。
汉朝任用地方官吏的一种避讳制度。据《后汉书·蔡邕传》李贤注,三互法即婚姻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相互为官。但此制似为三互法以前的情况,三互法应较此更为严格,目的是限制官吏结党营私,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其后
见“承宣布政使司”。官署名。明清设置,其全称为承宣布政使司。见“布政使”。
官名。东汉置,隶光禄勋所属虎贲中郎将,秩比四百石,掌宿卫侍从。官名,东汉置,俸比四百石,掌值班宿卫,属虎贲中郎将。见《后汉书·百官志二·光禄勋》。
满语官名。又作“固山按班”、“固山谙班”。意为“旗之大臣”。原称“固山额真”,清雍正元年(1723)改是称。汉名为“都统”。秩从一品。参见“固山额真”、“都统”。武官名。清置,即“固山额真”,见该条。
官名。见“乐部中大夫、下大夫”。
官署名。清末陆军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原兵部车驾司设。掌军台、驿站牌票、贡马各项事宜。辖驿传、销算、配戍三科及捷报处、马馆。置司长一人掌司事,下设承发官一人,科长三人,科员十八人,录
①爵名。晋朝时即指“公”。隋朝始置,为九等爵之第三等,位郡王下、郡公上,从一品。炀帝大业三年 (607)废。唐朝复置,食邑三千户,从一品。唐末及五代受此封者甚滥。宋置,位郡王下,郡公上,从一品。金朝置
匈奴官号。《后汉书·南匈奴列传》:“其余日逐、且渠、当户诸官号,各以权力优劣、部众多少为高下次第焉。”匈奴王号名。《后汉书·窦融列传》:“温犊须、日逐、温吾、夫渠王柳鞮等八十一部率众降者,前后二十余万
官名。清末度支部金银库主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户部改度支部,设金银库,始置。一人,正五品,奏补。掌主管库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