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人死后,由朝廷依其生前行事给予相应称号,称为谥。其号称“谥号”。起于西周,历代因之。《礼记·檀弓上》: “死谥,周道也。”孔颖达疏: “殷以上有生号,仍为死后之称,更无别谥。尧、舜、禹、汤之例是也。周则死后别立谥,故总云周道也。秦统一六国一度废之,皇帝以二世、三世名之。汉朝以后复用。参见“谥法”。


赠与贵族与官员身后评价性的衔称。其制起源于先秦,《逸周书·谥法解》:“惟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号者,功之表;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 名生于人。”西周、春秋时代, 王、公、卿、大夫有谥,秦汉帝王与列侯、大臣亦有谥。唐制,职事官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身亡者,均给谥。谥分美谥与恶谥两种,是对于被谥者品行和功业的一种论定。定谥的步骤,是依据官员的一生功业事迹由礼官提出,并由朝议的方式进行评定,有某种功业事迹即赐以某种相应的谥号,有多种功业事迹者,则加以复谥。唐以后历代均有给谥的制度。不过此种制度的实行须在政治清明时代方能名实相符,谥号得中;若在政治腐败的时代,往往虽有恶行,反加美谥,所谓谥法,反成为达官们饰非的工具。

猜你喜欢

  • 珍羞令

    官名。唐朝置,为光禄寺珍羞署长官,正八品下。掌庶羞之事。宋置官而多不除授。明朝更名珍羞署令。

  • 大都督内外诸军事

    官名。隋恭帝义宁元年(617)置,以太尉唐公李渊为之,总掌军国机务。

  • 大司田

    官名。又称“大田”。主农事。春秋战国齐置。《管子·小匡》: “垦草入邑,辟土聚粟,多众尽地之利: 臣不如宁戚,请立为大司田。”

  • 归汉都尉

    官名。西域车师前国等置,员一人,见《汉书·西域传》。官名,西汉时西域车师前国置。都尉与校尉为同级军官,位在将军下,掌领兵镇守或宿卫。《汉书·西域传·车师前国》:“辅国侯、左右将、都尉、归汉都尉、车师君

  • 录记室事

    官名。十六国南凉置。《晋书·秃发傉檀载记》:“傉檀虽受制于姚兴,然车服礼章一如王者。以宗敞为太府主簿,录记室事。”

  • 五威左帅

    官名,属五威将,掌佐五威将班符命于天下。详《五威前帅》条。

  • 武略大夫

    官名。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官名,改内园使、洛苑使、如京使、崇仪使置,为正七品武阶官,属大使臣。官名。宋置,为武职八阶,在诸司任官为正使。见《宋史·职官九·武阶》、“武功大夫”条。

  • 泰常

    官名,秦称奉常,汉改称泰常。泰常即太常,掌宗庙礼仪。《汉书·吴王濞传》:“以盎为泰常,奉宗庙,使吴王。”

  • 宣力武臣

    功臣封号。明朝置。武臣因功封公、侯、伯爵者,如特奉圣旨,可得封。

  • 铁冶管勾所

    官署名。元置铁冶管勾所二处,属中政院。每所设管勾,同管勾、副管勾各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