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贤良文学

贤良文学

汉朝察举科目之一,也省称“贤良”。此科始于汉文帝,武帝时举贤良注重文学,故称贤良文学。被举者任命官职。《史记·平准书》:“当是之时,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或至公卿大夫。”


察举科目之一。实行于汉代。始于武帝时,《汉书·东方朔传》说:“武帝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其后多有诏举,《汉书宣帝纪》记“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诏博举吏民,厥身修正,通文学,明于先王之术,宣究其意者各二人。”可见文学亦是建议治道、备咨询的,与贤良方正相似,故其上常冠以贤良二字。不过“贤良文学”一词,其意义的重心在于文学,并且指的是专攻儒家之学的儒生。被察举者与贤良方正一样亦须经过对策,合格后方能授官。

猜你喜欢

  • 承奉

    官名。明洪武九年 (1376) 于殿庭仪礼司置。一人,从八品,掌赞导礼仪等事。十三年革。官名。承奉是承奉郎的简称。隋文帝在吏部另设通议、朝议、朝请、朝散、给事、承奉、儒林、文林八郎。隋朝的吏部,为六部

  • 总统府第六局

    国民党政府总统府的内部机构。掌理本府庶务出纳、来宾登记、交际、交通、卫生、医药等事项。置中将或简任局长一人,少将或简任副局长一人,上校或荐任科长七人,科员十五至三十七人,书记官十至十五人,事务员十五至

  • 玄冥

    官名。即水正,见该条。

  • 参政道

    官名。清朝道员之兼衔。顺治(1644—1661)中沿明旧制,分设守道、巡道,辅佐藩臬二司办理地方政务,乃省与府州之间的地方长官。皆带原品衔充任。由京堂,如各寺卿品级等官补授者为参政道,从三品。乾隆十八

  • 左辅都尉

    官名。三国吴置。孙权黄龙元年(229)立孙登为太子,置左辅、右弼、辅正、翼正都尉,以辅佐之,称四友。诸葛恪自中庶子转此职。参见《三国志· 孙登传》、《诸葛恪传》。官名,汉置,俸比二千石,位次于将军。景

  • 次资

    见“资(1)”。

  • 籥师

    官名。周朝置。乐官。掌教国子舞羽吹籥。《礼记·文王世子》: “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籥师学戈”。郑玄注:”籥师掌教国子舞羽吹籥”。《周礼·春官》有“籥师”,“中士四人、府

  • 武备院兼管事务大臣

    见“武备院兼管大臣”。

  • 左寺

    官署名。明清大理寺所属机构,分掌狱讼复审工作。参见“大理寺左寺”。

  • 小臣

    官名。 商朝置。掌刈获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