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官制
战国至秦汉的一种候补官位制。战国时,齐楚赵魏秦诸国均置郎中,有俸禄而无实际职务,常由郎中而出任显职,如李斯先为吕不韦的舍人,取得不韦的赏识,举以为郎,由此遂致显达。至秦汉时期郎官制度又有发展,郎有议郎、侍郎、郎中、中郎之分,都是君主的侍从,其人数在秦时多至数百人,不从事实际政务,而令丞长吏多以郎官出补,故具有候补官的性质。而郎官制实是由君主养士制度发展而来的一种候补官位制。
战国至秦汉的一种候补官位制。战国时,齐楚赵魏秦诸国均置郎中,有俸禄而无实际职务,常由郎中而出任显职,如李斯先为吕不韦的舍人,取得不韦的赏识,举以为郎,由此遂致显达。至秦汉时期郎官制度又有发展,郎有议郎、侍郎、郎中、中郎之分,都是君主的侍从,其人数在秦时多至数百人,不从事实际政务,而令丞长吏多以郎官出补,故具有候补官的性质。而郎官制实是由君主养士制度发展而来的一种候补官位制。
官署名。元朝置。设于世祖至元二十五年 (1287)。掌诸色段匹。属户部。官名,元朝置,正四品。掌诸色缎匹。见《元史·百官志一》。
官名。三国魏置,军中官佐。《三国志·乐进传》:“以胆烈从太祖,为帐下吏。”官名,东汉末年曹操置,为军中佐官。《三国志·魏书·乐进传》:“(乐进)容貌短小,以胆烈从太祖,为帐下吏。”
官名。西周司徒别称。司徒掌土田农事,故称。《尚书·周书·酒诰》: “矧惟若畴圻父、薄违农父。”孔颖达疏: “以司徒教民五土之艺,故言农父也。”官名,对司徒的尊称。《尚书·酒诰》:“薄违农父。”疏:“父
流外官名。唐置,属太子内坊,员额六人,秩流外五品,主序导宾客。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天朝典官,掌制造冠帽。员额四人,官阶为职同指挥。
见“鸿胪少卿”。官名,为鸿胪寺卿之贰,即副卿、副长官。详见“鸿胪寺”条。
官名。清置,见“御茶膳房”。
官名。西夏置,见“受纳司”。
宋朝官名简称。知令即知县令,知录即知司录、知录事参军。
官名。太平天国军中给事官。见“军中典官”。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天王府与东、北、翼三王府的属官,分别称为典天炮、典东炮、典北炮、典翼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