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为汉代边郡部都尉候望系统属官之长,主候望之事。候所在的官署称为“候官”,所辖为一段候官塞(约百里)上的若干候长及其所率领的若干燧长。候的属吏有丞、掾、士吏、令史、尉史等,主要在候官办事;此外又有
爵名,清朝置,属宗人府。清朝宗室封爵分十二级:1和硕亲王,2多罗郡王,3多罗贝勒,4固山贝子,5奉恩镇国公,6奉恩辅国公,7不入八分镇国公,8不入八分辅国公,9镇国将军,10辅国将军,11奉国将军,1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夏官府大驭司次官,佐大驭中大夫掌皇帝出行的车辆及道路的管理。北周武帝建德二年(573),省六府诸司中大夫,遂成为大驭司长官。宣帝即位,复置六府诸司中大夫后,仍
宋朝乡役名。又称甲首、催头。神宗熙宁七年(1074 )置,由保丁轮流充任,代户长催税。元丰八年(1085)罢。哲宗绍圣元年(1094)复置。(1)宋乡役名。又称“甲首”、“催头”。熙宁六年(公元107
官名。唐朝将作监伊阳监次官,置一员,从七品下。
官名。北齐度支尚书所属有仓部曹,“掌诸仓帐出入等事”,以郎中一人为主官。见《隋书·百官志中》。
见“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
官名。王府属官,掌侍从游处,规讽道义。三国魏诸王各置一员,六品。晋朝、南北朝诸王各置一员,南朝宋六品,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四品下。隋朝以皇伯叔昆弟、皇子为亲王,下置二员,从五品下。唐朝
官名。即吏部侍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吏部侍郎。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改吏部侍郎为司列少常伯。咸亨元年复旧。见《通典·职官五·吏部尚书》,参看“吏部侍郎”条。
大理院内部机构。掌法庭的录供,例案的编辑及本院文牍、会计事务。主官有都典簿一人,秩从五品,下设典簿四人,秩从六品,分任文牍、会计事务,并监守印信;主簿六人,秩正七品,掌录供、编案、译电及督同录事缮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