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①国都。《尚书· 说命(中)》: “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②行政区划之一。(1)十邑为都。《广雅·释地》: “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五里为邑,十邑为都。”王念孙疏证: “盖虞夏之数。”(2)四县为都。周朝制,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3)四乡为都。春秋时齐国制度。《管子·乘马》: “五家而伍,十家为连,五连而暴,五暴而长,命之曰某乡。四乡命之曰都。”又一说十州为都。《管子· 度地》: “故百家为里,里十为术,术十为州,州十为都,都十为霸国。”(4)宋朝神宗实行保甲法,以二百五十户为一都保,设都、副保正各一人,负责治安。后或改为乡都两级,或都、里并行。③ 军队编制单位。唐、五代、宋均设。唐朝每都千人,置都指挥使。宋朝以百人为一都,马军置军使、副兵马使; 步兵置都头、副都头。


军队的编制单位。唐末五代之际,军队中已有都的编制。诸藩镇所设特种兵和牙兵中就有燕子都、落燕都、厅子都等名。五代时形成为指挥以下的军事编制。《五代会要·京城诸军》:“凡五百人为一指挥,其别有五都,都一百人,统以一营居之。”都的长官称为都头。北宋沿五代之制,以都为指挥以下的军队编制单位,都的统兵官,马兵是军使和副兵马使,步兵是都头和副都头,在副兵马使和副都头之下尚有军头、十将、将虞候、承局和押官。

猜你喜欢

  • 前锋正副都督

    武官名。北齐置,为左右卫府的直卫属官,其秩分别为从七品下与正八品下,掌警卫宫廷。

  • 迁补

    汉代称循常例的迁转为迁补。如丞相例由御史大夫迁补,御史大夫常由中二千石迁补,中二千石常选郡国守相高第者选补。《汉官仪》中有若干循例迁转的记载,如“光禄勋有南北庐主事、三署主事,于诸郎之中察茂才高第者为

  • 三公录冤局

    官署名。南朝陈置。属尚书省吏部三公曹,掌理察冤狱。置令史。

  • 堪布

    僧官名。清朝喇嘛教司教官。京师雍和宫、承德普宁寺均设,称总堪布,位于呼图克图之下。亦有派往伊犁之掌教堪布、派往四川懋功广法寺之堪布各一人。又,西藏达赖喇嘛及班禅喇嘛之高级侍从亦称堪布,负责监督各僧官。

  • 汤官

    官名,两汉皆置,属少府,掌酒。《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少府》:“属官有尚书、符节、太医、太官、汤官……十六官令丞。”注:“师古曰:汤官主饼饵。”案:“饼饵非汤,疑误。《后汉书·百官三·少府》:“太官令一

  • 宝钞司

    官署名。明朝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置掌印太监一员,佥书、管理、监工无定员。掌造宫中所用粗细草纸。官署名,明朝置,掌造粗细纸。其官有掌印太监一员,佥书、管理、监工无固定人数。见《续文献通考·职官·内侍省》

  • 文学主事史

    官名,东汉巴郡太守置,位在文学主事掾下,佐掾掌郡中文学事。参看“文学主事掾”条。

  • 保颐大夫

    金朝太医阶官名。二十五阶之第四阶,秩正五品上。官名,也是官阶名。金朝的太医官,自从四品始,以下分为(二)十五阶。正五品上,称保颐大夫。见《金史·百官一》。

  • 公主食官长

    官名。东汉置,秩六百石,为长公主属官,主管公主府中膳食之事。

  • 右中允

    官名。明清詹事府所属机构右春坊之职官。与右庶子、右谕德等共掌记注、纂修之事。明洪武十五年(1382)始置。二十五年,改詹事院为詹事府,始为詹事府右春坊属官。额二人,正六品。虽沿古制为太子东宫官属,实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