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都司卫所的疆土管辖

都司卫所的疆土管辖

明代军事系统的都司(行都司)、卫、所,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也是一种地理区域,统辖不属于行政系统管辖的疆土。明代卫所的疆土管辖可分以下四个类型:一为沿边卫所,其辖境从东北到西北以至西南的边疆地区,约占明代疆域的大半。(1) 奴尔干都司,其辖境包括整个黑龙江流域、库页岛和今吉林省等地方;(2) 辽东都司,治所在今辽宁省辽阳市,辖境相当今辽宁省的大部分;(3) 大宁都司,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所辖除汉族军士及家族组成的卫所外,还管辖兀良哈三卫(泰宁、朵颜、福余),大宁都司后来迁至保定一带,其辖地归兀良哈三卫管辖;(4) 万全都司,其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张家口地区;(5) 山西行都司,治所在大同,辖境相当于今山西省北部和相邻的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方; (6) 陕西都司,与陕西布政使司同驻西安,所辖的一部分卫所与府州县犬牙交错,大部分则属沿边卫所,其所属五卫(宁夏前、后,宁夏左屯、右屯、中屯),辖境相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7) 陕西行都司,辖境相当今甘肃省的大部分,新疆、青海、西藏及四川西部少数地方;(8) 云南除设云南布政使司之外,还有汉族军士及其家属组成的大批卫所,筑城开屯,构成一种军事性质的地理区域,而且还把本应归布政使司管辖的少数州县划归卫军民指挥使司管辖; (9) 贵州虽设贵州布政使司,但主要是为了节制贵州部分土司而设立的,府下不设县,而贵州的官军家属等汉民居住区和大部分土司仍然隶属于贵州都司所属的各卫所。二是沿海卫所,主要设在人口稠密的东南沿海,其管辖的区域和人口一般均比相邻的州县少。中叶以后,由于海盗侵扰等原因,一些府州县的衙署迁入卫城,卫所辖土地与人口也有地方化的趋势,不过许多沿海卫所仍作为地理区域遗留到清代,如山东省的威海卫、靖海卫、鳌山卫、灵山卫、安东卫、寻山所、宁津所、海阳所、石臼所,直隶省的天津卫,江苏省的金山卫(今属上海市),福建省的永宁卫(其下的中左千户所即今福建省厦门市)。三是内地卫所,亦处于人口密度较高的州县之中,往往与府州县同治所,其辖地较小而且分散,多数卫所的辖地和人口相当于一个小县。第四是在内卫所,设于北京与南京,两京在内卫所数和军额的密度比在外卫所要大得多,朝廷为充分利用地力,促进在内卫所自食其力,也从京畿地区拨给为数不多的屯田供在内卫所的军士耕种,其屯田大都在顺天府和应天府境内。卫所的屯田与丁口不归州县管辖。

猜你喜欢

  • 右三护军府

    官署名。唐初秦王、齐王府六护军府之一,职掌、设官同“右二护军府”。

  • 拨发司

    官署名。北宋初置蔡河拨发司,后改为蔡河拨发催纲司,设拨发官,掌京西部分州县自蔡河起发纲运,供输京城开封事宜。官署名。宋代置蔡河拨发司,后改称蔡河拨发催纲司,设拨发官,掌京西部分州县向蔡河起发纲运,以时

  • 传诏

    官名。北魏置。掌传达皇帝诏命,及宣召大臣。地位不高。

  • 右护军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196—220)中孙权置。召荡寇将军、领濡须督蒋钦还都任之,典领辞讼。三国蜀、吴亦置。官名,东汉末年孙权置,掌辞讼。《三国志·吴书·蒋钦传》:“蒋钦有战功,迁荡寇将军,领濡须督。后

  • 邸阁督

    官名。东汉末设,仅置于有邸阁之郡县,主管邸阁即军屯之处资粮。三国、晋朝沿置。官名,东汉末年置,只在有邸阁的郡县置,掌邸阁(即军屯处)资粮。其后,三国、晋皆置。

  • 郡国

    1、指郡和王国。皇子封王,其封地一般为郡,但不称郡,而曰国。《后汉书·百官志五·州郡》:“诸州常以八月巡行所部郡国。”2、指郡太守和王国之相或国王。《后汉书·百官志五》:“凡郡国皆掌治民,进贤劝功,决

  • 左右武候府

    官署名。隋开皇中置,“设大将军各一人,掌车驾出先驱后殿,昼夜巡察。执捕奸非,烽候道路,水草所宜;巡狩师田,则掌其营禁。所属有长史、司马、录事及仓、兵等曹参军,法曹行参军各一人,行参军三人。此外又有司辰

  • 敌烈麻都

    官名。辽朝置。北面官。敌烈麻都司长官。官名。辽太祖始置,以耶律敌剌为之,掌礼仪,后为敌烈麻都司长官,在北面朝官中品秩最低。参见“敌烈麻都司”。

  • 贯城

    官署所在地名。明太祖洪武十七年 (1384)建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审刑司、五军断事官等司法部门官署于太平门外,名其所曰贯城。

  • 左右中牧官都尉

    官名。三国魏置左右中牧官都尉三人,第六品,隶属于太仆,主管边郡苑马。属官有司马各一人,晋改称左右中典牧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