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都监

都监

官名① 三国魏内侍官,以宦者充任。《三国志·曹爽传》:“又以黄门张当为都监,专共交通,看察至尊,候伺神器,离间二宫,伤害骨肉。”② 唐朝中叶以后监军宦官。时调数道兵马会战,常置都统或都都统为其最高统帅,别遣宦官为都监军使,称都监或都都监。③ 宋朝地方军事长官兵马都监的简称,位次钤辖。北宋初为临时差遣,分统各地屯驻禁军,参用文臣,后渐成固定差遣。诸路设路分都监,掌本路禁军的屯戍、边防、训练事务;府、州所设掌本城禁军屯戍、兵甲、训练、差使事务;又有统兵出征的行营都监、统领临时屯驻禁军的驻泊都监,不预地方军务。资历浅者称监押,职权略同。关、城、县、镇、堡、寨等处如有屯兵亦置,多以知县、县令等地方行政长官兼任。神宗推行将兵法以后,各地驻防禁军由专设将领统率,都监渐成闲职。南宋略同。高宗建炎(1127—1130)初,令较重要府州的长官兼任本路都监,另以武臣一人任副都监为之副贰,许以便宜行军马事,可辟置僚属,屯兵数目不等。绍兴三年(1133)废地方长官兼都监之制,各路都监多为闲职,掌本处治安、防火、捕盗之事,又有正员以外的添差都监,无职事。至后期部分地区的都监复为统兵官。④ 协助管理军政的官员。辽朝北面朝官、御帐官、皇族帐官、诸帐官、部族官、军官、边防官诸详稳等司皆置,位次详稳,高于将军,协掌军政军令。北面朝官中北院、南院都统军司所置位次统军使、副统军使;北面边防官诸兵马都部署、副部署,诸军指挥使、副指挥史,诸都统军使、副统军史,北面行军都统、副都统,南面诸军都指挥史、副指挥史之下,诸乣军,皆置此官,掌部署约束监督营伍。金朝都元帅府置左、右都监各一员,从三品,位次左、右监军,为高级武官。⑤管理具体事务的官员。辽朝大惕隐司有之,协助惕隐、知惕隐司事管理皇族事务;北面诸坊、监养鸟兽官皆有之,位次详稳。金朝殿前都点检司所辖器物局、尚辇局,宣徽院所辖诸局、司、院、库,太府监所辖支应所,户部、礼部、工部所辖诸库、司、局、园,各地管理盐、酒、商税的官署等皆置,为低级事务官员,位正八至正九品。内侍局所掌宫廷诸门、殿、庙、园、诸妃位下亦置,分掌门禁管钥及各位下承应。


官名。1、三国时内侍官称都监。《三国志·魏书·曹爽传》:“又以黄门张当为都监,专共交关,看察至尊,候伺神器,离间二宫,伤害骨肉。”

2、监军称都监。唐朝派将出征,常以宦官为监军,称都监。

3、兵马都监的简称。宋朝在各路州府设兵马都监,掌管本路兵马的屯戍、边防、训练等政令,州府以下都监,掌管本城屯驻、兵甲、训练、差使等。见《宋史·职官七·路分都监》。辽代北大王院、南大王院、北面皇族帐官等所属许多司中设都监,为该司长官的重要助手。见《辽史·百官一、百官二》。金代都元帅府设左右都监一员,从三品,是辅佐元帅的高级将领。见《金史·百官一·都元帅府》。

4、金代宣徽院所属尚衣局、仪鸾局、尚食局、尚药局等之都监,均为正九品,为该局副职以下的官员。御药院都监排在第三位;头面库、缎匹库、金银库、杂物库的都监,均为该库负责人。见《金史·百官二》。

猜你喜欢

  • 监运诸物公使

    吏员名。金制,漕运司所属有公使八十一人,掌监运诸物。

  • 南王府舍利军详稳司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掌六院皇族之从军者。设详稳等职。

  • 朝散大夫

    官名。隋文帝始置,为正四品文散官。炀帝大业三年(607) 为从五品。唐沿置,从五品下。北宋初沿唐制,神宗元丰三年 (1080) 废罢文散官,改为新寄禄官,定为从六品,取代旧寄禄官中行郎中。金再置为文散

  • 监军书理

    军中杂职官名。太平天国设置,每监军四人,官阶为职同军帅,为监军处理文书事务。

  • 正总朝医

    官名。太平天国庚申十年(公元1860年)秋,《幼主诏旨》封实天福吉春林为正总朝医,为天朝典官。可能是前期所置国医的易名。按太平天国官制,既有正就必有又正、副、又副诸员。参见“国医”。

  • 掌饮令

    官名。金置,为太子属官,正八品,掌承奉赐茶及酒果之事。见《金史·百官三·詹事院》。

  • 土药统税总局

    官署名。关于烟土税的征收,初由各省自办,其后湖南、湖北合力于宜昌设立总局,抽收土膏统捐。继而江西、安徽两省合办。清政府因两省合办较各省分办之时更见成效,又考虑到两广、苏、闽亦系云贵烟土行销之地,遂于光

  • 热官

    指势要之官。宋陆游《感遇诗》:“仕宦五十年,终不慕热官。”

  • 武乡侯

    官爵名。三国时蜀后主刘禅建兴元年,封诸葛亮为武乡侯。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 噶布式显章京

    即“噶布什贤章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