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都邑

都邑

政区名。都所指为:(1)大邑。《广雅·释地》: “五里为邑,十邑为都。”王念孙《广雅疏证》认为是虞夏的制度。商代畿内外就有不少都邑,西周时“”为卿大夫的采邑,其规制小于国。《左传·隐公元年》:“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2)春秋时齐国政区,相当于郡。参见“五都”。(3)指国都。《史记·货殖列传》:“江陵故郢都。”唐代有西都、东都、北都,合称三都。(4)指通都大邑。《汉书·地理志》:“宛,西通武关,东受江淮,一都之会也。”邑的含义随时代而有变化。夏商时期小至村社居民聚落,大至都城,均可称为邑。小邑有十室之邑,大邑如夏都安阳称为安邑;商都亦称商邑,见《诗·商颂·殷武》。西周时邑为大夫的采邑。春秋时亦泛指国和一般城市,如《左传·桓公十一年》:“君次于郊郢,以御四邑。”此处邑所指为国:《荀子·富国》:“入其境,其田畴秽,都邑露,是贪主已。”此处邑指小于都的城市。后世常以邑为县的代称。

猜你喜欢

  • 和安大夫

    官名。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重定医官阶官名,改军器库使置,为从六品医阶官。医官阶官名。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改军器库使为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作为医官阶官,秩均为从六品。

  • 管勾太医局

    官名。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置,以选人充任,为太医局次官。

  • 入内内侍

    官名统称。即宋朝入内内侍省都都知、都知、副都知、押班、内东头供奉官、内西头供奉官等宦官。

  • 北枢密院中丞司

    官署名。辽朝北枢密院所属机构。掌纠察百官,兴宗重熙二十年(1051),“罢中丞记录职官过犯,令承旨总之。”(《辽史·兴宗纪》)官署名,辽朝置,掌纠察百官。其官有北枢密院点检中丞司事、总知中丞司事、北院

  • 提举京城所

    官署名。金南京置,掌本京城壁及缮修等事,不常置。其官为提单、同提举。见《金吏·百官三》。

  • 贼曹史

    官名,汉置,太尉府和郡县皆有贼曹,其正长官称掾,副长官称史,掌盗贼事。见《后汉书·百官一·太尉》。

  • 羽林中郎将

    官名。西汉宣帝令中郎将监羽林禁军,称羽林中郎将,主羽林郎,掌宿卫侍从。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东汉及三国魏、蜀沿置,多由外戚或功臣子弟等亲信充任。西晋罢。北魏复置,属领军将军 (中领军),多授宗室或鲜卑

  • 建康监

    官名。南朝梁、陈置,属建康令。职掌与“延尉监”略同,为高级审判官。梁四班,陈七品。参见“建康三官”。

  • 典农使者

    官名。十六国后赵置。《晋书·石勒载记下》: “以左常侍霍皓为劝课大夫,与典农使者朱表、典劝都尉陆充等循行州郡,核定户籍,劝课农桑。”

  • 司门承务郎

    官名。隋文帝置司门员外郎,为侍郎的副职。炀帝改诸司侍郎为郎,废员外郎,增郎的员额为二人,后又减为一人,另置承务郎一人,掌同员外郎。唐武德初沿置,三年(公元620年)改为司门员外郎,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