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铜印墨绶

铜印墨绶

官制用语。即以铜铸成印章,在印柄系黑色的绶带,是标志一定官阶的服制,亦称铜印黑绶,规格在金印(章)紫绶、银印(章)青绶之下。汉朝规定吏秩在比六百石以上至千石者,多应用铜印黑绶。魏晋南北朝时,一些官职的地位、职掌已发生很大变化,但所用印绶规格,仍依汉朝旧制。如尚书令、仆射主管国家日常政务,实际地位远在九卿(银章青绶)之上,州刺史作为地方行政长官,亦高于郡太守(银章青绶)但尚书令、仆射及刺史的印绶仍沿用此规格。


官制用语,指六百石至千石官吏所用的印绶。汉制,太师、太傅、太保、前后左右将军、丞相、相国、太尉,皆金印紫绶。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如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等。秩比六百石至千石者,皆铜印墨绶,如县令、谏大夫、车将、户将、骑将等。秩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绶,如县长、县丞、县尉等。铜印,用铜铸刻的印;墨绶,黑色的印带。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其后,魏晋沿其制,但官职所掌,变化很大。渐变通成例,许应选者自行呈请,分发外省试用。试用有年,得由外省大吏量其资绩,报请授官。

猜你喜欢

  • 翰林院五经博士

    官名,明置,为翰林院官员。各掌专经讲义。《明史·职官二·翰林院》:“五经博士,初置五人,各掌专经讲义,继以优给圣贤先儒后裔世袭,不治院事。”官名。明代于翰林院设世袭五经博士,各掌专经讲解,秩正八品,员

  • 黜退

    免官。《三国志·魏书·陈矫传》:“此自臣职分,非陛下所宜临也。若臣不称其职,则请就黜退。”

  • 殿丞

    宋朝殿中丞简称。

  • 湖广司

    官署名。即“湖广清吏司”。

  • 常平官

    宋朝常平仓提举官、管勾官、监官通称。

  • 交易所监理员

    官名。国民党政府设置,依照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八月八日公布的《交易所监理员规程》规定,凡设有交易所地方,置交易所监理员若干人,由实业、财政两部派充。监理员承实业、财政两部部长之命,依照《交易所

  • 典竹衙

    太平天国所设百工衙之一,主制造竹器。

  • 三都

    即北魏“三都大官”的省称。(1)东汉时以东都洛阳、西都长安与南都宛(南阳郡治)合称三都。(2)指三国时魏都邺、蜀都成都、吴都建业。(3)唐显庆二年(公元617年)建洛阳为东都,天授元年(公元690年)

  • 编录司

    南宋时低级吏员的组织。其所属成员统称为小使,分为上名、手分、贴司三个等次。县的主吏——典书、押司可保举品行端正不曾犯赃私罪的手分、贴司三两人就编录司习学,遇编录司有阙,由县上报到州,州委派官员进行考试

  • 御营司

    即“御营使司”。官署名。宋建炎元年置,初总齐行在军中之政,后改为只管行在五军营寨事务;其余有关边防措置等事,归三省和枢密院。其官有使(宰相兼)、副使(执政兼)、参赞军事(侍从官兼)、提举(大将兼)。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