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黄门

黄门

① 官署名。《汉书·霍光传》: “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颜师古注:“黄门之署,职任亲近,以供天子,百物在焉。”汉、魏、两晋、南朝、北魏皆置。参见“黄门令”。②唐朝官署名。玄宗开元元年(713)改门下省为黄门省,五年复旧。参见“门下省”。③黄门侍郎、给事黄门侍郎的简称。④指宦官。汉朝宫中有小黄门、中黄门、黄门令等宦官,魏、晋或径称黄门。后遂成为对宦官的泛称。宋朝宦者初补内侍称小黄门,迁补则为内侍黄门。


1、官署名。汉朝设黄门官,给事于黄门之内。《汉书·元帝纪》黄龙二年:“诏罢黄门乘舆狗马”注:“黄门,近署也,故亲幸之物属焉。”晋以后始建为门下省,唐开元中曾一度改为黄门省。

2、凡指黄门官。后汉少府属官有黄门侍郎,掌侍从左右,给事中,关通中外;小黄门,掌侍左右,受尚书奏事;黄门令,掌省中诸宦者;中黄门冗从仆射,掌中黄门冗从;中黄门,掌给事禁中等。《后汉书·冯衍传附子豹》:“举孝廉,拜尚书郎,忠勤不懈。每奏事未报,常俯伏省閤,或从昏至明。肃宗闻而嘉之,使黄门持被复豹,敕令勿惊,由是数加赏赐。”

3、宦者的别称。东汉给事内廷的黄门令、中黄门、小黄门、黄门署长等,都由宦者担任,后来便称宦者为黄门。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若吾多病困,欲离事自全,以保余年,此真所乞耳,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参看《后汉书·百官三》。

猜你喜欢

  • 针生

    杂任职名。唐于太医署置针生二十人,从针博士学习经脉、孔穴。学习期满,经考试合格可充任针师。

  • 田禄

    西周及春秋战国时采田俸禄。《礼记·曲礼下》: “无田禄者,不设祭器。有田禄者,先为祭服。”

  • 掌太保印

    官名。辽朝置,所掌不详。重熙中,耶律乙辛为文班吏、掌太保印。

  • 都司令

    官名。见“护国军两广都司令部”。

  • 守邸

    官名,汉置,掌守郡国在京城的官邸。类似今天各省驻京办事处的处长或主任。《汉书·朱买臣传》:“初,买臣免(官),待诏,常从会稽守邸寄居饭食。拜为太守,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守邸与共食。”

  • 大首领部族军

    辽国亲王大臣私属军队。《辽史·兵卫志中》:“辽亲王大臣,体国如家。征伐之际,往往置私甲以从王事。大者千余骑,小者数百人,著籍皇府。国有戎政,量借三五千骑,常留余兵为部族根本。”

  • 历生

    流外官名。隋朝始置,属太史局。唐司天台置五十五人,八考入流,由保章正(隋称历博士)教习历法,又有装书历生五人。宋初沿置,隶司天监,掌测验浑仪,同知算造、三式。神宗元丰(1078—1085)中罢司天监,

  • 义兵千户所

    官署名。元朝置。元末为管理并协调指挥各地地主武装抗击农民起义军,于惠宗至正十年(1350),于广西、湖南、湖北等处分别置义兵千户所,免除地主武装的差役,使其一心对付农民军。以后于江西等地又续有建置,迄

  • 左士郎

    官名。西晋置,为尚书省左士曹长官,亦称左士郎中,六品。东晋省。北魏置。或说孝文帝太和(477—499)改制后隶都官尚书。太和十七年定郎为从五品中,郎中五品上;二十三年皆称郎中,六品。仍可通称为郎。北齐

  • 乡长

    官名。春秋齐国置,为各乡之长官,即乡大夫。齐制国二十一乡,每乡设一人,掌一乡之政教风化,向上推荐乡里的好学、慈孝、俊良和有勇力者,举告不孝不悌、骄躁淫暴和不用上令者。《国语·齐语》: “正月之朝,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