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令丞
官名。鼓吹之乐,汉代有列于殿廷的,如黄门鼓吹,于享宴时使用;有列于卤簿之间的,如黄门前后部鼓吹,大驾出巡时使用;有赐给功臣的,如班超拜长史,假鼓吹麾幢;其余军中马上道路所奏,统称之为鼓吹。晋太常于太乐令、丞之外,又置鼓吹令、丞。掌祭祀时鼓钲箫笳等合奏的音乐及乐人之事。元帝省太乐并于鼓吹,哀帝又省鼓吹而存太乐。南朝宋齐不置、梁陈复置,北魏不置,北齐改称“鼓吹署令、丞。”宋代太常寺鼓吹局亦以鼓吹令、丞为正副主官。参见“鼓吹局”。
官名。鼓吹之乐,汉代有列于殿廷的,如黄门鼓吹,于享宴时使用;有列于卤簿之间的,如黄门前后部鼓吹,大驾出巡时使用;有赐给功臣的,如班超拜长史,假鼓吹麾幢;其余军中马上道路所奏,统称之为鼓吹。晋太常于太乐令、丞之外,又置鼓吹令、丞。掌祭祀时鼓钲箫笳等合奏的音乐及乐人之事。元帝省太乐并于鼓吹,哀帝又省鼓吹而存太乐。南朝宋齐不置、梁陈复置,北魏不置,北齐改称“鼓吹署令、丞。”宋代太常寺鼓吹局亦以鼓吹令、丞为正副主官。参见“鼓吹局”。
官署名。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北洋政府设置,属内务部。其职掌为:一、地方行政官的任用;二、地方行政官的叙等、进级;三、地方行政官的褒奖、恤赏;四、地方行政官的惩戒;五、土司承袭。
官署名。金朝置。掌谷物财赋储积支纳等事。隶运司。宣宗贞祐二年(1214)同隋朝。设使、副使、判、监、支纳诸官,秩正八品、从八品、正九品。官库名。金置,属转运司,掌储藏及出纳之事。设官有使,正八品;副使
参见“都督”。
爵名,汉封匈奴於单为陟安侯。《汉书·匈奴传上》:“军臣单于死,其弟左谷蠡王伊穉斜自立为单于,攻败军臣单于太子於单。於单亡降汉,汉封於单为陟安侯。”
即唐朝十六卫之左骁卫,高宗龙朔二年(662) 除府字。
官名。清朝内务府三旗包衣护军营掌治营务之副长官。康熙十六年(1677)设。时为长官。额定每旗五人,共十五人。从三品。雍正元年(1723)设包衣护军统领之后,为其副。
使职名。①唐朝派遣吊祭周边少数族政权首领及封疆大吏亡故之使臣,玄宗时始置。②宋、金间祭奠对方亡故皇帝或皇太后之使臣。官名。见“祭奠国信使”。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检点的属官,员额一人,官阶为职同军帅。参见“典乐”。
指高官显位的大官。《汉书·杜周传附业传》:“业有材能,以列侯选,復为太常。数言得失,不事权贵。”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秋官府司隶司长官,掌罪、戎、蛮、夷、狄五隶及徒者,捕盗贼囚执之事。下设小司隶上士以佐其职,领掌罪隶中士、掌夷隶中士、掌蛮隶中士、掌戎隶中士、掌狄隶中士、掌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