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煇
北宋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字子充,学者称草堂先生。与周行己等同游太学,为永嘉九先生之一。每举不中,荐为国子学录。自六经诸子史百家之说,皆通习而辨析。尝与许景衡等从事于治气养性之术,从学者益多。著有《草堂语录》,已不传。
北宋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字子充,学者称草堂先生。与周行己等同游太学,为永嘉九先生之一。每举不中,荐为国子学录。自六经诸子史百家之说,皆通习而辨析。尝与许景衡等从事于治气养性之术,从学者益多。著有《草堂语录》,已不传。
明代内库之一。洪武十六年(1383)设。隶户部。掌大明宝钞敛入之事。设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一人,从九品。
又译撒儿塔兀勒。蒙古人对花剌子模、不花刺、撒麻耳干等地回回商人的称呼,也用以泛称这些地区。撒里达源于梵语的Sartnavaho,意为商人。起初是突厥人对操伊朗语的定居商人的泛称,即隋唐时所见的“萨宝”
①即行头。古代军队中的一行之长,亦指军队的行列。《左传·成公十六年》:“塞井夷灶,陈于军中,而疏行首。”刘文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此谓军之行列也。惠栋云:‘《司马法》曰:凡陈(阵)行惟疏。’沈钦
1406—1478明宗室。仁宗第五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封襄王,宣德四年(1429)就藩长沙,正统元年(1436)徙襄阳(今湖北襄樊)。十四年,英宗于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南)被俘,孙太后从众议,
①道教胜地。位于今广东博罗县西北。绵延百余公里,峰峦四百余座,主峰飞云顶。道教称为“第七洞天”。东晋时道士葛洪曾两次南行,晚年栖于此山,起炉炼丹,著述立说,直至老死。传山上尚有丹鼎遗址。②在今福建霞浦
铜铸印刷字块。亦称活字铜板、聚珍铜板、同板等。明永乐时由朝鲜传入。曾于江浙及福建建宁(今建瓯)、建阳一带流行。其制法先用黄杨木刻字,翻成砂模,注入铜液成字。弘治、正德间,以无锡华燧之会通馆、华坚之兰雪
书名。日本遣唐学问僧空海(即遍照金刚、弘法)撰。分天地东南西北六卷。元和元年(大同元年,806)作者回国后,为助日人学习汉文和介绍汉学,著此书。专论中国南朝以后至中唐以前的骈体文学。所引诗文,今多失传
金太原(今属山西)人,字拯之。承安进士。累官辽州刺史。贞祐四年(1216),被昭义军节度使必兰阿鲁带荐于朝,迁宣差从宜都提控。兴定三年(1219),权元帅左都监,行河东北路元帅府事。招降太原东山二百余
清广西藤县人,一说广东花县(今花都)人。参加太平军。咸丰五年(1855)为承宣。八年封勷天福。十年升营天义。参与破江南大营。同治元年(1862)封佑王。三年春守湖州。天京(今南京)陷落,与黄文金等护送
518—576南朝陈巴山新建(今江西崇仁西南)人,字仲昭。梁末侯景之乱,于乡里聚徒众,败景将于庆于新淦(今江西新干)。元帝授为超猛将军,领新淦县令。太平元年(556)为高州刺史。击败广州刺史萧勃之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