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碕
地名。在今越南河内市东南。东晋义熙七年(411),交州刺史“杜慧度帅州府文武拒(卢)循于石碕,破之”,即此。
地名。在今越南河内市东南。东晋义熙七年(411),交州刺史“杜慧度帅州府文武拒(卢)循于石碕,破之”,即此。
即“大唐新语”。
1817—1895清湖南新化人,字子代,号藏园。咸丰举人。以大挑任知县。同治七年(1868)曾国藩督直隶,奏调署深州,后补滦州知州。十一年擢永平府知府,惩处酷吏,并疏请允民贩盐以资衣食。光绪十一年(1
即“定课郎”。
由皇帝亲自下诏而临时设置的科举考试科目。又称制举。始于西汉。目的在于选拔各类特殊人才。未仕、已仕者均可应诏参加考试。未仕者考中授官,已仕者考中升迁。待遇比一般进士科优厚。唐代制举科目甚多,据记载有上百
地区名。泛指长江以北。唐宋时一般用指江淮之间淮南道、淮南路地。明时又有泛指长江以北包括黄河中下游地区者。王士性《广志绎》卷三“江北四省”,指河南、陕西、山东、山西。近代则多专指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
即“石抹咸得不”。
三国魏时辽东公孙渊年号(237—238)。凡二年。
古族名。戎的一支。西周时与奔戎散处于今山西中条山中部,中心在夏县西鸣条岗。周宣王三十六年(前792),周与晋师伐条戎、奔戎,反为所败。
范(範)书名。清末徐经纶撰。三册。首《通论》六篇,论史官建置、史书体裁、地理人种大略等。继分《上世期》、《中世期》、《近世期》,以封建正统史观,叙上古迄明亡历史。仿纪事本末体,厘为八十四课,期以二年卒
书名。元王毅撰。五卷,附录一卷。毅,龙泉(今属浙江)人,字刚叔。初游京师,被荐为经筵官,不就,南还乡里。至正十四年(1354)率兵镇压贵溪农民起义军,兵败,后被县尹杀害。此集为毅殁后其门人所辑。凡文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