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蚕桑萃编

蚕桑萃编

书名。清卫杰撰。杰,蜀郡(治今四川成都)人。在保定蚕桑局任职期间撰写此书。十三卷。是一部较全面地总结概括蚕桑农政的农业参考书。包括:(一)“稽古”(历代诏制类、历代劝课类);(二)“桑政”(辨土类、辨水类、论耕类、桑种类、辨叶类、辨畦类、祷雨类、种椹类、辨栽类、移栽类、压插类、接博类、浇灌类、培壅类、耘锄类、修剪类、护桑类、治虫类、兼种类);(三)“蚕政”(蚕始类、蚕性类、蚕室类、蚕具类、蚕料类、蚕饲类、采叶类、审候类、易器类、留子类、浴子类、生蚁类、收蚁类、育蚁类、头眠类、 二眠类、三眠类、大眠类、上簇类、摘茧类);(四)“缫政”(缫茧类、缫具类、制茧类、煮丝类);(五)“纺政”(纺络类、纺器类、水纺类、旱纺类);(六)“染政”(染始类、染练类、料物类、色泽类);(七)“织政”(机具类、工艺类、经纬类、养樗蚕织粗细附、缎绸类);(八)“绵谱”(茧馀类、制绵类);(九)“线谱”(茧绒类、抽线类);(十)“花谱”(花卉类、花纹类);(十一)“图谱(一)”(桑器图类、蚕器图类、纺织器图类);(十二)“图谱(二)”(桑图咏类、蚕图咏类、纺织图咏类);(十三)“图谱(三)”(豳风图咏类、四时图咏类);卷首有“纶音”。该书较全面地记载了从栽桑养蚕到织染成布全过程的各工序,并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工艺,都分别予以描述、说明,对推广普及中国农桑技术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 巡逻军

    元代军种之一。由宿卫军士组成。皇帝在上都驻夏期间,留驻大都,直接隶属于留守大臣,每夜在京师分道巡逻。

  • 乌讙

    即“乌护”。

  • 导行费

    东汉灵帝时内廷向郡国勒索的名目之一。《后汉书·宦者列传·吕强传》:“时帝多稸私臧,收天下之珍,每郡国贡献,先输中署,名为‘导行费’。”中署即内署。地方向朝廷输纳贡献,需另送物品给中署,实际是额外的勒索

  • 天津教案

    俗称火烧望海楼。天津人民反对外国传教士的斗争。清咸丰十年(1860)中法《北京条约》签订后,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在天津望海楼设立教堂,诱人入教,强占民地,激起民愤。同治九年(1870)该堂附设的育婴堂接连

  • 无极

    古代哲学术语。指无形无象的宇宙本原,即道体本原。《老子》第二十八章:“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言确保常德无亏,就能恢复到道体本原。唐人卫琪注《玉清无极洞仙经》,有《无极》、《太极》两图。五代陈抟隐居华

  • 狱成

    刑法用语。即犯罪事实成立。《唐律疏议·名例·除名》注:“谓赃、状、露、验及尚书省断讫未奏者。”赃指赃物,露指赃物被查获,状指杀人等罪行,验指查得犯罪现场。罪状经尚书省刑部复查断决后,虽未经上奏朝廷,亦

  • 马礼逊

    1782—1834英国诺森伯兰人。1798年入长老会。1805年由伦敦布道会选派来中国传教。清嘉庆十二年(1807)到达广州,后移居澳门,从事基督教《圣经》汉译工作。十四年任英国东印度公司广州商馆翻译

  • 删树五诀

    明清时期果树修枝技术。清《龙泉园语》:“删树有五诀:去其枯枝,去其老枝,以其生气之已尽也;去其内向之枝,欲其内疏也;去其腰生之枝,以津液旁泄也;去其下垂之枝,以津液之难下注也;去其交枝,去其密枝,以其

  • 天启通宝

    元末天完徐寿辉天启年间所铸铜钱。圆形方孔,有平钱、折二、折三型。

  • 万历野获编

    历(曆)书名。简称《野获编》。明沈德符撰。初成二十卷,续成《续编》十二卷。上记朝廷典章制度、治乱得失,下及风土人情、遗闻轶事,内容博洽详实。原未分类,清康熙间桐乡钱枋(字尔载)苦其难以查考,重予排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