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丁零

丁零

古族名。亦作丁灵、钉灵、丁令。古音读作“颠连”,自称狄历。其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后正式见于《史记·匈奴传》。一说丁零之历史应追溯至《山海经》所载我国传说时代和商周的鬼方。春秋战国时,分布在东起今贝加尔湖北,西至阿尔泰山以北地区。从战国末期至西汉后期曾两次被匈奴征服。因不堪匈奴掳掠和压迫亦屡起反抗,自西汉本始二年至东汉元和二年(前72—公元85),曾协同乌孙、乌桓、鲜卑等助汉军击败匈奴,迫使北匈奴西迁。三国时,部分仍在今贝加尔湖以南游牧,称北丁零;部分迁至今阿尔泰山和塔城一带,南接乌孙、车师,西南邻康居,称西丁零,有胜兵6万,随水草游牧。还有一部分在东汉建武时(公元25—56年)就逐渐南迁入塞,游牧于今甘肃河西走廊、宁夏一带。两晋南北朝时,在今山西、河北境内有定州丁零、中山丁零、北地丁零等,渐与他族融合。4世纪末,中山丁零翟氏曾建立翟魏政权。留驻漠北的大部分丁零,《晋书》称敕勒。又因其车轮高大,《魏书》等称之为高车,隋唐时称铁勒。史学界一般认为丁零与敕勒、铁勒一脉相承,为回纥等先民,与今维吾尔族有渊源关系。参见“敕勒”(1983页)。

猜你喜欢

  • 标包制

    亦称包商制。清代地方官府在羌族等地区推行的一种征收捐税方式。州县衙门将每年征收的各种捐税的权力交给当地一些土豪承包。承揽人按州县规定包额负责向当地摊派、征收捐税。承包人往往多派多收,巧立名目从中渔利,

  • 召八

    拉枯语音译。解放前云南省澜沧县拉祐族地区负责管理佛堂财产的人。过去当地群众普遍信仰佛教,许多村寨都建有佛堂,设专人即“召八”负责保管佛堂一切财产,佛堂每年所收谷子(每户向佛堂奉献的“香腊钱”)和年节、

  • 安登俊

    ?—1954四川凉山彝族沙马氏末代土司。又名火日木吉。驻今凉山州金阳县北米姑。土官势衰,软弱无能,依靠胞弟安登文一度振兴家业。各土官与黑彝家支间矛盾重重。云南彝族蒲家、龙家与四川金阳黑彝安八耳合谋收买

  • 屯屠何

    即“休兰尸逐侯鞮单于”(795页)。

  • 西魏废帝

    见“元钦”(228页)。

  • 牛儿宗寨行都指挥使司

    明代藏区官署名。“牛儿宗”一译“内邬宗”。永乐六年(1408)十二月,牛儿宗寨官喃哥藏卜与其他地方首领入朝贡马及方物,赐予钞、币等。十一年(1413),明中官杨三保使乌思藏还,奏使藏见闻时,遂置此司。

  • 元史类编

    书名。又名《续弘简录》。清邵远平撰。42卷。为作者继其高祖邵经邦记唐、宋、辽、金史事所撰《弘简录》,补记元代史事以续成该书之作,故名《续弘简录》。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进呈。体例上有纪、传,无志、

  • 功房

    清代内蒙古绥远城(今呼和浩特)旗兵习武练功的场所。绥远城正蓝、镶蓝、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黄、镶黄等八个旗佐皆设之。功房内备有各种传统武术器械,练功者可在此学练拳击沙袋、扔锁子石、摔跤及练刀、枪、

  • 黎佛二

    ?—1534明嘉靖朝琼山黎族起义首领。又称黎福二。海南岛琼山县沙湾峒人。黎族。嘉靖十三年(1534)三月,于琼山县沙湾、居林等黎峒聚众千余人,发动反抗地方官府的武装斗争。率众夜袭守兵营寨,杀典史李士奇

  • 拉卜楞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甘肃夏河县大夏河北岸。藏语称“噶丹雪珠达尔杰扎西叶苏旗卫林”,意为“足喜讲修宏扬吉祥右旋洲”,简称“拉章扎西旗”。康熙四十八年(1709),第一世嘉木样活佛谢贝多吉应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