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三都大官

三都大官

北魏前期专理鲜卑族人刑政之最高主官。简称为“三都”,为外都坐大官、内都坐大官、中都坐大官的总称。每一种约有2人。“都坐”,即意为“朝堂”,“都坐大官”犹如“朝堂上的大官”或“坐朝堂的大官”,带有汉晋尚书八座的痕迹。习惯上“外都坐大官”又称“外都大官”或“外都”,其他两都大官同。始设于道武帝拓跋珪登国、皇始年间(386—398)。为“四部大人”在北魏立国后的延续。其地位尊贵,不少由拓跋皇室子孙担任,大都带有王、公、侯等封爵,并兼任军政要职。采取审判合议制,几位大官共坐王庭,决辞讼,保留早期社会长老制遗风。其审判案件主要在京畿之内,治理对象主要是六部之众。三都属官有令、下大夫、奏事中散等。后三都权势渐大,除折狱判决外,还负责品评官吏等,品察权乃至普及全国行政机构。孝文帝太和年间(477—499),随着司法改革,此制渐消失。

猜你喜欢

  • 吐蕃天子功德布施录

    敦煌佛教文献。见《关于新疆的藏文文献》。系官员奉命代吐蕃赞普向沙州寺院做功德放布施之文牍。其内容是:“牛年仲春四日,吐蕃天子做功德,经常所献供品是:于沙州寺院布施油灯。于沙州普光寺,四日晚,寺户杨当、

  • 龙巴头

    参见“最玛”(2221页)。

  • 莲池县

    渤海王国置。为南京南海府睛州辖县之一。县治故址有说在今朝鲜咸镜道莲花山附近;旧有依《辽史》误指其在今辽宁海城县境。辽灭渤海后废,其民与睛州所属大多被迁至今海城县附近,辽置嫔州(州治在海域县东北向阳寨)

  • 寅古

    见“萧思温”(1997页)。

  • 丘夫

    ?——384高句骊国第十七世王。故国原王※斯由子。晋咸安元年(371),父在与百济争战中中流矢身亡,以太子继王位。即位后,颁布律令(是为高句骊国正式有律令之始);继续与百济抗争,两次发兵分别侵百济水谷

  • 乌伯都刺

    ?—1328元朝官员。回回人。※益福的哈鲁丁之子。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由治书侍御史升中书省参知政事。武宗至大元年(1308),升平章政事,出任甘肃、浙江行省平章政事。泰定元年(1324),再任

  • 敦多克达什

    见“敦罗布喇什”(2270页)。

  • 舒和德

    见“速黑忒”(1840页)。

  • 噶达浑

    1608—1657清朝将领。哈达部人。隶满洲正红旗。纳喇氏。初任护军参领。天聪二年(1628),从太宗征多罗特部,八年(1634),从征明山西。崇德五年(1640),从睿亲王多尔衮困锦州,受命先进,在

  • 恩滚洪

    即“恩滚库蒙”(18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