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东夷

东夷

古代夏族及后来的汉族对东方诸民族的泛称。“”原是夏商周时期对周边各族的泛称,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以夷蛮戎狄配四方,因有是称。《礼记·王制》云:“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南方曰蛮,西方曰戎,北方曰狄”。许慎《说文解字》也说,“”为“东方之人也”。实际上,这一划分并非十分严格,《孟子·梁惠王下》有“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后汉书》中有《西南夷传》,《宋史》也有《西南诸夷传》,即至宋代仍把西南方诸民族称为“”。它所包括的具体族国,因时间和朝代不同,指称的对象皆有变化和扩大。先秦时期,指居住今山东半岛和淮河中下游的莱夷、徐夷、淮夷等(有说徐夷、淮夷不属东夷,徐夷为诸夏之一)。因《礼记·明堂位》、《尔雅·释地》,言夏商周时期东方有“九夷”,后世史书往往以我国东北方或东方沿海的九种民族(或部落)来足“九夷”之数,《后汉书·东夷传·序》列举的古“九夷”为: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秦汉以后的东夷,是指我国东北地区、朝鲜半岛以及今日本国等地的族国,如《后汉书》、《三国志》、《南史》、《宋书》、《南齐书》、《梁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东夷传》中列举的族国虽不尽相同,但皆不出下列族国:夫余、挹娄、靺鞨、渤海、高句骊(高丽)、沃沮、、三韩、新罗、百济、倭(日本)、流鬼(在今堪察加半岛,一说为阿拉斯加半岛)等。《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文献通考》等《四裔考》中所举“东夷”,大体与上述相同。先秦的东夷,与华夏族(汉族)融合,《孟子·离娄下》有舜为“东夷之人也”;秦汉以后的东夷,变化复杂,详见有关条目。

猜你喜欢

  • 蒙哥汗碑

    即“释迦院碑”(2259页)。

  • 世系群

    以某个男始祖或女始祖之后裔组成的单系继嗣群体。基本特征为;实行外婚制,在本世系群内不能通婚;始祖明确,系谱清楚;由若干近亲家族按系谱连结组成血缘村落;有头人负责领导生产、分配和组织集体活动;耕地共有,

  • 蓝正樽

    清道光朝瑶族起义首领。又名蓝元旷。湖南新宁县麻林峒人。瑶族。虽家境贫寒,但年幼苦学,曾考取秀才,为人正直不阿,好打抱不平,有胆有识,颇孚众望。道光年间(1821—1850),新宁县瑶山八洞一带,官府豪

  • 威宁郡王

    元朝封爵。一说列为诸王第六等级封号之一,授龟纽银印。延祐二年(1315),太宗子阔端后裔脱火赤受封。

  • 独吉恩忠

    金大臣。本名千家奴,一名永中。女真族。独吉氏。明昌六年(1195),为行省都事,累迁同佥枢密院事。承安三年(1198),为兴平军节度使,改西北路招讨使。任内,增缮西自坦舌,东至胡列么近六百里界壕之女墙

  • 库咕笳

    古土族语音译,意为“问答”。土族传统山歌。流行于青海民和县赵木川一带,故又称“赵木川花儿”,亦称“阿呷哟”(土族语,意为“姐姐”)。形式有两句头、三句头和四句头,但其曲调只有三个乐句。唱时采用重复或加

  • 都鲁班

    即“朵儿班”(840页)。

  • 番苗画册

    书名。清代意大利画家郎世宁(C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绘。康熙四十七年(1708)冬月成册。绘有苗、仡佬、侗、布依、壮、水等族,计16图。据新加坡大学饶宗颐考证,并

  • 芦笙哀歌

    德昂族举行婚礼时必唱的歌曲之一。歌词主要叙述昆撒罗和欧比木一对男女相爱,遭父母反对,欧比木被其父赶到山野窝棚居住。昆撒罗得知后赶到欧比木住处时,后者已被豹子吃掉。愤怒的昆撒罗即杀死豹子,割下其头、尾,

  • 额勒伯克汗

    1361—1399明代蒙古可汗。全称额勒伯克尼古埒苏克齐汗,又译厄尔白克等。孛儿只斤氏。※脱古思帖木儿(乌萨哈尔汗)子。洪武二十五年(1392,一作1391),兄※恩克卓里克图汗卒,无子嗣,于二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