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恰克图条约
继《中俄布连斯奇条约》之后续订的界约。《布连斯奇条约》签订后,俄国声称其中个别条款与原议“不完全相附”,拒绝接受,复经两国全权使臣会商,于雍正六年(1728) 6月25日在恰克图签订此约。也称中俄《喀尔喀会议通商定约》凡11条,用满文、俄文、拉丁文3种文本写成。内容重申《布连斯奇条约》确定的中俄中段边界,又重申《中俄尼布楚条约》关于乌第河与外兴安岭之间地区暂行存放的规定,并规定了俄商经过恰克图、库伦来华贸易的路线。
继《中俄布连斯奇条约》之后续订的界约。《布连斯奇条约》签订后,俄国声称其中个别条款与原议“不完全相附”,拒绝接受,复经两国全权使臣会商,于雍正六年(1728) 6月25日在恰克图签订此约。也称中俄《喀尔喀会议通商定约》凡11条,用满文、俄文、拉丁文3种文本写成。内容重申《布连斯奇条约》确定的中俄中段边界,又重申《中俄尼布楚条约》关于乌第河与外兴安岭之间地区暂行存放的规定,并规定了俄商经过恰克图、库伦来华贸易的路线。
见“引”(399页)。
1335—1424元末明初诗人。字永庚,号友鹤山人。回族。先世为元初西域巨商,曾赞助元世祖忽必烈西征,立有军功,历参政典。父职马禄丁官武昌达鲁花赤,遂定居其地。年青时就读于南湖书院,发愤读书,以通《诗
即辽上京。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2里处。神册三年(918)建京城,初名皇都。会同元年(938),改为上京临潢府。在辽国军事、政治、经济上占有重要地位。解放后,经考古工作者考察,查清故城的规模和街道
269—333十六国时期辽东地方政权首领。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慕容氏。字弈洛瓌。鲜卑单于慕容涉归之子。晋太康四年(283),父死,弟耐(又作删)篡立,虑被害,避祸出走。六年(285),被
契丹语,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部族下置石烈。帖鲁为※遥里部下之一石烈。
为“兀者野人吉烈迷等处诸军万户府”的简称(113页)。
见“多居嘉木措”(853页)。
即“亭独尸逐侯鞮单于”(1718页)。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称呼。又作“温纳何剌”、“温纳河剌”。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部族下置石烈。斡纳阿剌为※六院部下之一石烈。《辽史·营卫志》称: “斡
河流名。即今西拉木伦河。西汉时称为“作乐水”,东汉称饶乐水,契丹居饶乐水之北,奚居其南。三国时称“弱洛水”,唐初称“潢水”,辽代称潢河。蒙古语“西喇”意为“黄”,“木伦”意为“河”即黄水。全长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