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古涅里部
即“乌古涅剌部”(345页)。
即“乌古涅剌部”(345页)。
宋代凉州(今甘肃武威)地区吐蕃部落概称。又作六谷部、六谷部落。以居凉州城外六条大山谷而得名。分左右厢,自立首领,据地而治。地产良马。因抵御党项人李继迁西向,与宋有共同利害,保持友好关系,进行茶马互市,
?—410十六国时期北燕将领。长乐信都(治今河北冀县)人,一说出于鲜卑。北燕创建者※冯跋从兄(一作从弟)。初附后燕,慕容熙即位后,为政暴虐,遂与冯跋等二十二人谋,潜入龙城(今辽宁朝阳),于建始元年(4
古代北方民族柔然第四代首领。约为4世纪中人。东胡后裔,郁久闾氏。※吐奴傀子。父卒,继领柔然部众,仍役属于鲜卑拓跋部,岁贡马匹兽皮。冬牧于漠南,夏还居漠北。卒后其子地粟袁继位。
明清时壮族、布依族土司统治区域的田地名称之一。流行于桂西及黔西南罗甸、望谟、安龙、贞丰等地。由土官授与其境内土民耕作。耕者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不得转让典卖。耕作期间,收获归耕者所有,不需缴纳公粮,但
1764—1853清代甘肃拉卜楞寺第二十四任堪布。藏族。生于桑云地方之察尔察家族。6岁从嘉木样二世出家,同年迎至拉卜楞寺坐床,拜密宗格西桑丹森格为经师。三十九年(1774),入经院学习。四十九年(17
西夏官署名。西夏语音“酩啰”。属下等司。天盛年间(1149—1169)设4正、2都案、4案头。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作额尔克卫,并说清代有额尔克山,在默尔根(今黑龙江省嫩江县)东北。
明代沙州卫首领。蒙古族。※困即来长子。正统五年(1440),以缉探哈密声息有功,授都指挥同知。九年(1444),升都督佥事,掌卫印信。同年,瓦刺也先遣人授其为平章。十年(1445),遣众护送朝贡返回的
参见“定乡”(1527页)。
蒙古语音译。意为“氏族”。《元朝秘史》释为“姓”或“姓氏”。为氏族制度下同一祖先后裔组成的血缘组织。氏族名称即为本氏族成员的姓氏,故“氏族”、“姓氏”通称“斡孛黑”。据《南村辍耕录》,蒙古的氏族有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