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秃布
蒙古国时期朵豁剌惕部首领。又译乌尔土木。13世纪时受察合台之封,获得天山以南曼朵赖·苏雅(意为向阳区)的大片土地,北达伊塞克湖,西抵费尔干,东至哈喇沙尔。被成吉思汗封为异密(官人),赐予7种特权,其中提到可以用铃鼓、土绵纛;在敕令中,其名前冠以“蒙兀儿(蒙古)兀鲁思之首(萨尔达)”的称号等等。
蒙古国时期朵豁剌惕部首领。又译乌尔土木。13世纪时受察合台之封,获得天山以南曼朵赖·苏雅(意为向阳区)的大片土地,北达伊塞克湖,西抵费尔干,东至哈喇沙尔。被成吉思汗封为异密(官人),赐予7种特权,其中提到可以用铃鼓、土绵纛;在敕令中,其名前冠以“蒙兀儿(蒙古)兀鲁思之首(萨尔达)”的称号等等。
元代驿站名。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西路驿道与中路驿道的分道处所设之站。由怀来西行,过狼居西山(今狼山)至此,即今土木堡镇,亦称统墓,因店北旧有统军墓而得名。驿路至此折向北,
指契丹游动的中央机构。有人以为,契丹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是国家统治中枢常年不设在一地,而是靡无定所,逐水草而迁徙。这种以皇帝行宫为中心,包括诸宫卫、中央诸官署等组成的游动朝廷,称之为行朝。考古出土《常遵
旧时西藏地方主要法典之一。万历四十六年(1618),噶玛登迥旺布执政后,命白色瓦在原有法典※《十五法》中增入“异族地区律”一条,故名。参见“十五法”(8页)。
?—前16西汉时乌孙昆莫(王)。※元贵靡孙,※星靡子。元帝竟宁元年(前33),父死,继为大昆弥。在位期间,因善治兵,积极加强中央集权,诸翖侯皆畏服。社会安定,政治、经济俱有所发展。成帝永始元年(前16
参见“百夷”(747页)。
明东海女真三部之一。以居瓦尔喀河得名。分长白山瓦尔喀与东海瓦尔喀。凡分布瓦尔喀河至鸭绿江一带,即今桓仁、通化,辑安等地者,为长白山瓦尔喀。图们江及珲春以北者,为东海瓦尔喀。明中叶以后,居地北达乌苏里江
见“乌古部”(332页)。
突厥语yatishbigi音译。yatish,意为“汗的夜间卫队”,bigi,意为“首领”、“官人”,合意为“汗的夜间卫队长官”。一般兼任首都警卫之责。※叶尔羌汗国时期有此官职。
1887—1939蒙文铅字印刷倡导者、出版家、文化普及工作者。清末内蒙古卓索图盟喀喇沁右旗(今昭乌达盟喀喇沁旗)人。蒙古族。汉名汪睿昌,字印侯,日本名古松。出身平民家庭。被喀喇沁右旗亲王贡桑诺尔布收为
职名。清代前锋、护军、火器等营所设的教习。多择取满洲、蒙古老练兵丁充补,仍食原饷,以教导新兵技艺,赏戴蓝翎以荣之,故称。3年期满,可以补授骁骑校等职。乾隆四十年(1775)定,嗣后“军政”之年,各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