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乌桓胡骑

乌桓胡骑

汉朝统治下的乌桓骑兵。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辽西乌桓大人郝旦等摆脱匈奴统治,率众附汉。汉帝以留作宿卫为名,将大批乌桓骑兵编为“乌桓胡骑”,由宿卫兵校尉及司马、胡骑司马统领。“引乌丸(桓)之众服从征讨”(《三国志·乌丸传》),用以击匈奴、鲜卑,镇压农民起义。汉末,袁绍兼并河北,抚有三郡乌桓,宠其名王,收其精骑,用以击破公孙瓒。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大败乌桓于柳城(今辽宁朝阳),得降众20余万,徙置内地,选壮健者编为骑兵,随从征伐,史有“三郡乌桓为天下名骑”之称。

猜你喜欢

  • 孟昉

    元曲家、文史学家、书法家。字天暐(或伟),回回人。先世西域人,徙太原,后寓居北平(治今河北完县东北)。元至正十二年(1352),由翰林兼国史院侍制,迁江南行台监察御史。习经、史,学博识敏,善模仿先秦西

  • 怨军

    契丹亡国前临时组织的一种军队。北辽时改称“常胜军”。天庆三年(1113),※完颜阿骨打为※女真首领后,女真始兴,迅速壮大,次年,起兵反契丹,攻城占地,连连获胜。五年八月,天祚帝发大军亲征,欲一举灭女真

  • 西盟

    地名、县名。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在库杏河与南锡河之间,东邻澜沧,南接孟连,西、北与缅甸相临。唐代属南诏辖地,元时属木连路军民府,明清属孟连长官司,清末归镇边直隶厅管辖,1913年划入澜沧县。境内尽为南

  • 施甸长官司

    明代云南土司名。元为石甸长官司,辖地在保山之南,南接镇康,隶属镇康路。明洪武十七年(1384),更名施甸长官司,改属永昌府。清顺治十六年(1659),并入保山县。近代又从保山县分出,置施甸县。

  • 宝得阿勒巴

    蒙古语音译,“宝得”意为“大牲畜”,“阿勒巴”意为“赋税”。蒙古僧俗封建主向属下牧民征收的一种赋税。征收标准是以出计入,而不是量入为出。将牧民应支纳赋税的各种牲畜,按一定数量和价格折算成若干纳税单位※

  • 屋利啜

    唐代西突厥贵族。又作屈利啜。乙毗射匮可汗重臣。贞观十五年(641),联合弩失毕部逐乙毗咄陆可汗,在唐朝支持下拥立乙毗射匮可汗为北庭可汗,辅佐治国,结好焉耆,为其弟聘娶焉耆王龙突骑支之女。焉耆王自恃有北

  • 对偶家庭

    参见“对偶婚”(642页)。

  • 瓯越

    即“东瓯”(507页)。

  • 马德昭

    清代将领、书法家。字子明,四川阆中人。回族。初从向荣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由参将署固原提督。后迁肃州(甘肃酒泉)提督。同治元年(1862),回民起义军攻西安,奉调援陕,失利,被夺职回归故里。善书法,

  • 奇齐克玉兹

    见“西部哈萨克”(7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