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府
清代新疆府名。光绪十四年(1888)置。治所在绥定城(今新疆霍城县治)。辖绥定、宁远(今伊宁市)2县。有8台站、8驿站、20卡伦,维吾尔族、回族村庄53处,及察哈尔营、额鲁特营驻牧地。隶伊塔道管辖。伊犁将军、副都统、参赞大臣、领队大臣等驻惠远城。辛亥革命后废。居民53000余人、有汉、满、回、维吾尔、哈萨克、蒙古、锡伯、达斡尔等族。主要信仰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农牧兼盛。
清代新疆府名。光绪十四年(1888)置。治所在绥定城(今新疆霍城县治)。辖绥定、宁远(今伊宁市)2县。有8台站、8驿站、20卡伦,维吾尔族、回族村庄53处,及察哈尔营、额鲁特营驻牧地。隶伊塔道管辖。伊犁将军、副都统、参赞大臣、领队大臣等驻惠远城。辛亥革命后废。居民53000余人、有汉、满、回、维吾尔、哈萨克、蒙古、锡伯、达斡尔等族。主要信仰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农牧兼盛。
也称金边墙或金界壕。经金世宗至章宗两代近40年兴建、扩建。东起呼伦贝尔盟莫力达瓦旗尼尔基镇七家子,向西行经哲里木盟科右前旗,在明水林场,过洮儿河,沿明水河向西南,过海勒斯台河,溯脑门台河入锡林郭勒盟,
清代喇嘛僧人封号。汉译白佛。源自西藏。清顺治(1644—1611)初年,西藏大喇嘛青迈嘉木错至青海,阐扬黄教。被蒙藏信众奉为第七世呼毕勒罕。后世以呼毕勒罕相承袭。康熙四十四年(1705),其第八世罗锥
藏传佛教寺院。在青海互助县。清顺治六年(1649),第一世却藏活佛南杰班觉建。雍正元年(1723)毁于罗卜藏丹津之乱,后重建。乾隆三十年(1765),清朝赐“广教寺”(亦云广济寺)匾额,许建九龙壁一座
见“把城卫”(1061页)。
官名。元代始置。为安抚使属员。明代为世袭土官,秩正七品。清代多被精简。参见“安抚使”(908页)。
亦作郑文,即“郑仁旻”(1520页)。
见“王忠”(201页)。
参见“什和勒伯克”(317页)。
551—582北周皇后。阿史那氏。突厥※木杆可汗俟斤之女,北周武帝※宇文邕皇后。北周天和三年(568),被周使迎归,史称其“有姿貌,善容止”,深受武帝敬宠。是后,突厥与北周和好关系日趋发展。木杆可汗一
藏传佛教举行法事的一种称谓。《元史·释老传》载:西番僧“若岁时祝厘祷祠之常,号称好事者”,“有曰出朵儿,华言出水济六道也。”藏语cho gtor ma,译为“出水济道”,举行法事时,以食物投于水中,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