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僧格

僧格

①见“辛爱黄台吉”(1108页)。 ②(?—1671)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又译僧厄。额尔德尼巴图尔珲台吉第五子。清顺治十年(1653)继承父位。因异母兄车臣、卓特巴巴图尔不服,谋取而代之,彼此战乱不绝。后得卫拉特“丘尔干”(联盟)首领鄂齐尔图汗、叔父楚琥尔乌巴什支持,挫其谋。十六年(1659),战祸重启,与鄂齐尔图汗联兵,溃其众。翌年夏,于喀喇呼济尔举行会盟,迫车臣、卓特巴巴图尔承认己之合法地位。十八年(1661),偕鄂齐尔图车臣汗攻阿巴赖台吉,迫其退居额尔齐斯河旧牧地。为加强与清朝政府的政治、经济联系,于康熙五年(1666)、六年、八年相继遣使至北京纳贡,受厚赉。坚决反对沙俄的侵略和掠夺,康熙四年(1665),严辞拒绝俄国使臣布宾内要其称臣纳贡的无理要求,强烈提出,俄国当局不得任意拘留其捷列乌特贡民。次年,给库尔文斯基挑起的所谓“礼仪之争”以坚决回击,要求俄国政府必须将被拘的捷列乌特人迅速送还,并派人至托木斯克交涉,遣兵包围克拉斯诺雅尔斯克。九年(1670)底,遭车臣、卓特巴巴图尔袭击,被杀。③清朝大臣。喀尔喀蒙古人。巴林氏。以父康喀功,袭为佐领。雍正五年(1727)正月,赴藏办事,参与平定阿尔布巴之乱。八年(1730),领兵出防腾格哩、达木,控制入藏之路。九年二月,雍正帝以其在藏年久,命回京,因新任之人不悉西藏事宜,留办事一年,并赏银千两。十年,由理藩院侍郎升为镶红旗蒙古副都统,仍留藏。十一年(1733)返京。

猜你喜欢

  • 阿布德拉大渠

    清代新疆重要水利设施。又称“阿布德拉布哈”。同治十年(1871),由驻守塔尔巴哈台的锡伯、索伦、达斡尔等营军民共同开凿。全长60多里,对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 海兰泡事件

    沙俄侵略军屠杀中国边地居民的事件。海兰泡位于我国黑龙江省瑷珲地区五道霍洛对岸,为精奇里江口西岸及黑龙江北岸所夹的半边盆地。原是中国领土孟家屯和黄河屯。1856年,沙俄以武力强行占领,改为乌斯特(结维斯

  • 北京路

    金代地方行政建置。天眷元年(1138)以辽上京道改置,治北京路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辖大定、广宁、兴中,临潢4府、义州、瑞州、懿州、全州、锦州、兴州、泰州等7节镇州,利州、建州、庆州等3刺史

  • 大斡耳朵

    “斡耳朵”意为“宫帐”、“帐殿”。指元太祖成吉思汗四大斡耳朵之第一宫帐。设于曲雕阿兰(位于今蒙古国克鲁伦河上游、温都尔汗西南)。居光献翼圣皇后孛儿台等八后妃。太宗、宪宗、泰定帝即位大典在此举行。《元朝

  • 旧土尔扈特部东路右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三十六年(1771),渥巴锡汗族弟巴木巴尔随汗归清,封札萨克多罗毕锡哷勒图郡王,建旗。分4佐领。隶乌讷恩素珠克图东路盟,归库尔喀喇乌苏(今新疆乌苏县)大臣管辖。四十八年(178

  • 噶勒丹锡勒图呼图克图一世

    见“阿旺洛锥嘉措”(1245页)。

  • 宣慰司佥事

    官名。为宣慰使属员,明代设置,秩正五品。参见“宣慰使”(1747页)。

  • 过节

    高句骊国官号。其名仅见于《新唐书》,为高句骊国十二级“大官”中的第十级。位于※“小使者”之下,“先人”之上(《北史》、《周书》所列之十二级大官中不见此称)。与诸官分掌内外诸事。

  • 小丑

    蒙古国弓匠,唐兀氏。蒙古将朵罗台之孙。太祖成吉思汗平定西夏,搜罗诸色人匠,以所制弓进献,太祖赐名怯延兀兰,任其为怯怜口行营弓匠百户,徙居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卒于此。

  • 恒滚河

    清代水名。一作兴滚河、亨滚河。滚,一作衮。黑龙江下游的主要支流,前苏联称阿姆贡河。源出卓哩奇山(清文献一作杨阿林),东北流入黑龙江。本为中国境内之水,其流域,唐代为黑水靺鞨分布地,此后为女真人渔猎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