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刺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亦作乌拉卫。永乐十年(1412)八月,奴儿哈等处女真野人首领准土奴等178人来朝贡方物,以其居地置卫,与只儿蛮等10卫同时设立。《满洲源流考》所记与永乐四年(1406)八月所设兀兰卫同作一名。今有人考定在黑龙江下游,一说黑龙江与松花江交汇处北岸。史又载正统(1436—1449)后又置有兀剌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亦作乌拉卫。永乐十年(1412)八月,奴儿哈等处女真野人首领准土奴等178人来朝贡方物,以其居地置卫,与只儿蛮等10卫同时设立。《满洲源流考》所记与永乐四年(1406)八月所设兀兰卫同作一名。今有人考定在黑龙江下游,一说黑龙江与松花江交汇处北岸。史又载正统(1436—1449)后又置有兀剌卫。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至元二年(1265),成吉思汗第六子阔列坚之孙兀鲁带(又作忽鲁歹)始受封。子也不干袭封。
即“明马约”(1405页)。
1886—1946近代文史家。字子厚。安徽定远人。回族。少年获府考第一名,为秀才。受维新影响,改习西学,就学于南京金陵书院(今南京大学前身)。辛亥革命时期,曾参加反清的淮上革命军,任军政府秘书,后参加
见“保住”(1681页)。
见“耶律李胡”(1312页)。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又作哈尔噶里克。《清史稿》作哈哈里克。原为清朝叶尔羌办事大臣所属城南回庄,设有五品阿奇木伯克。光绪九年(1883),置叶城县,隶莎车府。即今新疆塔里木盆地南
渤海国第三世王大钦茂的谥号。取意于其人于唐开元二十五年(737)继位后,偃武修文,使渤海区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皆得到迅速发展,一生以“文治”著称。钦茂于唐贞元九年(793,一作十年)死后,其国未报请唐
学校名。清宣统二年(1910)创办。校址设于西宁马坊街三圣庙。仅接受蒙古王公子弟入学,不收牧民及其它各族学生。招生名额按旗摊派。经费由西宁办事大臣从丹噶尔厅盐税中拨给。草创之初,有教习1人,学生10余
见“阔端”(2273页)。
见“夷”(7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