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尔木齐石人及墓葬
1965年发现于新疆阿勒泰县城西南约12公里处。有石人、墓葬数十处。墓葬分两种:一为单棺葬,棺前立石人像;二为双棺葬,有矩形石垣,长宽约数十米,石棺在垣内,左右对称,石人立于垣前。石人一般为1个,也有2个、4个并列者,多面东而立,体型小。早期造型简单,晚期以浮雕为主,明显看到服饰及四肢,其中有冠盔披甲武士装束,手执类似长矛的武器。此外,出土有石镞、小铜刀、铜镜、陶器、金饰、铁质工具、兵器,具有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特点。据考,系6—9世纪突厥人遗物。
1965年发现于新疆阿勒泰县城西南约12公里处。有石人、墓葬数十处。墓葬分两种:一为单棺葬,棺前立石人像;二为双棺葬,有矩形石垣,长宽约数十米,石棺在垣内,左右对称,石人立于垣前。石人一般为1个,也有2个、4个并列者,多面东而立,体型小。早期造型简单,晚期以浮雕为主,明显看到服饰及四肢,其中有冠盔披甲武士装束,手执类似长矛的武器。此外,出土有石镞、小铜刀、铜镜、陶器、金饰、铁质工具、兵器,具有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特点。据考,系6—9世纪突厥人遗物。
? —1414明代藏传佛教名僧。又称宗巴斡。藏文《青史》称本勤(意为“官长”)约斯南喀巴巴藏卜。藏族。先世曾受封朵甘卫指挥使。驻西藏昌都东南贡觉县(明译“馆觉”),故又称“馆觉僧”。永乐初,受明招谕。
见“和硕特南左翼中旗”(1453页)。
位于今新疆哈密县五堡。1979年开始发掘,已发掘墓室长约2米,宽约1米,长方形,无棺。出土有西周时代(公元前11世纪至前771年左右)干尸,尸身所着丝质斜纹毛织品,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毛织品。还出土有木
1267—1314元代乌思藏高僧,成宗、武宗、仁宗三朝帝师。一作相加班。出身于萨迦之东院。帝师※乞剌斯八斡节儿之侄。曾任萨迦寺堪布。元大德九年(1305),帝师辇真监藏卒,元成宗封都家班为帝师未能就任
宋代溪峒地区仡佬族的一种住屋。又作羊楼。俗以住屋不着地可以禁鬼,全部构筑皆离地数尺,以巨木排比支撑,用杉叶覆顶,因似羊栅,故名。
藏语音译。意为“百长”。①旧时原西藏地方政府藏军官,次于※如本,略似连长,贵族平民皆可充任。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规定,如本之下设甲本2名,每甲本领兵125名。俸银年20
唐吐蕃官名,又译称“十岑”。指吐蕃“四如”或“五如” (“如”即军事行政单位“翼”)中每如所设的16个地方官,即16域本。如伍如的16地方官是:堆隆、隆雪、墨竹、当雪、萨凯、热卡夏、帕兰、恩兰、昌域、
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札萨克图汗※巴勒达尔长子。初授一等台吉,赐公品级。乾隆二十五年(1760),扈从乾隆帝木兰行围,赐孔雀翎。二十八年(1763),
1736—1781清代云南西双版纳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傣族。车里军民宣慰使※刀绍文长子。乾隆三十二年(1767),缅甸木梳王入侵,其父因懦弱怯敌被革职后,继为宣慰使。三十七年(1772),
清代藏族土司,在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嘉绒地区。其祖阿丕原为杂谷土舍。乾隆十三年(1748),土舍杂旺随清军征金川有功,授长官司,嘉庆元年(1796),土司根噶斯丹增姜初,曾随军镇压苗众。土司尔拉瓦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