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

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

元明土司名。《元史》称八百媳妇国,名景迈,或兰那。泰定四年(1327),以其地置蒙庆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以土官招南通为都元帅,以刀练为元帅。至顺二年(1331),改为八百等处宣慰使司。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遣使入贡。永乐二年(1404),分其地为二,设八百大甸与八百者乃宣慰使司,以土官刀招你为八百者乃宣慰使,其弟刀招散为八百大甸宣慰使。八百者乃不久废,仍为八百大甸宣慰司,朝贡不绝。嘉靖(1522—1566)间,其地为缅所侵,宣慰避居景线,名小八百,自是对明朝贡遂绝。缅酋莽应里以其弟莽应龙居景迈城(今泰国清迈)。万历十五年(1587),八百大甸上书请恢复,不报。《明史·土司传》记其境域:“东至车里,南至波勒,西至大古剌与缅邻,北至孟艮。”八百大甸在今泰国清迈一带,八百者乃在今泰国景莱一带。

猜你喜欢

  • 西宁府新志

    青海省方志。(清)杨应琚编撰。40卷。应琚,辽宁人,雍正十一年(1733)及乾隆元年(1736),曾两度出任西宁道。此书资料多为其在任时所集。约成书于乾隆十二年(1747)。二十七年(1762),有刻

  • 萨垒

    清朝将领。索伦人,任总管,隶正白旗。初充营长,率索伦兵从征伊犁,乾隆二十一年(1756),因功赏百金50两。二十三年,从副都统鄂博什赴援叶尔羌(今新疆莎东县),解将军兆惠黑水营之围,因功赐号哈坦巴图鲁

  • 杨明义

    清代四川雷波厅土官。彝族。姓阿卓。其先,元时受封,明洪武四年(1371),赐姓“杨”。世袭雷波(今四川雷波县)土官。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土官杨喇哇投诚,授雷波厅千万贯土千总,颁给印信、号纸。领

  • 锡伯渠

    清代新疆水利设施名。又称察布查尔大渠。嘉庆七年(1802),锡伯营总管图默特在伊犁将军松筠的支持下,于察布查尔山口开山凿渠。历时7年,修成一条深1丈,宽1.2丈,长200余里的大渠。引伊犁河水灌溉耕地

  • 德寿

    ①金代起义军领袖。契丹族。原为特满群牧官。承安元年(1196)十一月,与陁锁等据信州反金。建年号身圣,攻占韩州、懿州等地,众号数十万,远近震动。北方各族组成的乣军起而响应。金发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兵

  • 卫藏

    藏语音译。地区名。西藏地区之别称。旧时将西藏分为阿里、卫(前藏)、藏(后藏)和康(又称喀木)四部。有时又合称卫及康区西部两地为“卫”;阿里、藏两部为“藏”,故总称卫藏。元、明两代称乌思藏,清译“卫”,

  • 三潭书院

    清末湘西苗疆古学堂。位于湖南省凤凰县吉信镇。同治十三年(1874),贵州省署贵东兵备道吴自发回籍省亲时建。因院址临罗布潭、杨柳潭、漆树潭三潭,故名。建筑形式为课堂、宿舍左右对称,画廊、曲栏前后连接之四

  • 九松西阿

    藏语音译,意为“一三四五”。西藏地方铸造的银币之一。币的正面中央印有藏文“九松西阿”字样,表示藏历十三饶迥第四十五年铸造,背面有表示吉祥的扎西达杰图案。乾隆五十七年(1792),经驻藏大臣和地方政府批

  •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

    元地方政区名。简称辽阳行中书省、辽阳行省。至元元年(1264),蒙古汗国首置北京行省(治今内蒙古宁城西大名城),镇抚辽东、西地区,旋改置宣慰司,直属中书省。六年(1269)又立东京行省,治东京(今辽阳

  • 贪汗可汗

    隋时突厥汗族。阿史那氏。为地区小可汗。隋开皇三年(583),与阿波可汗同随沙钵略可汗拒战隋军,兵败。素睦于阿波,为沙钵略所忌,发兵击之,败后亡奔达头可汗玷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