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兴和路

兴和路

元代路名、驿站名。即原抚州。中统三年(1262)十一月,升为隆兴府。十二月,在此建行宫,后升为路。皇庆元年(1312)十月,改为兴和路,治所在高原县(今河北张北县)。辖宝昌州和高原、怀安、天成、威宁四县,全路人口近4万户。元代置驿站于此,为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西路(又称纳钵西路)驿道上的重要驿站之一。以兴和为界,分置蒙古、汉人站户,蒙古站户来自附近的蒙古部;汉人站户除部分在邻近州县签发外,大多来自外地。因元朝皇帝每年秋自上都避署地返回大都多走此路,故置有司供应,建城郭,居有3千户。

猜你喜欢

  • 先罕木珍

    傣语音译。旧时孟连傣族宣抚司授予拉祜族部落头人(拉祜族称“卡些竜”)的官号。通过他们来统治拉祜族农民和征收各种贡纳。管理若干村社,为辖区政治、经济、军事首领,有权任免原由群众公选的村社头人※“卡些”。

  • 乌墩

    满语音译,意为“途上中食之处”,也译为“尖营”。清代两行宫(行营)之间所设的“打尖”之处。此行营至彼行营常70—80里,必半日方到,故其间例设一尖营,供止饥休息,满语谓之“乌墩”。乾隆(1736—17

  •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左翼左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札布噶河源。东至烘乌,接本部右翼后旗界;西至膏林塔拉,接本部中后旗界;南至莫霍尔噶顺,接军台及本部右翼右后旗界;北至哈喇乌苏,接本部中左旗界。有佐领2。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盟。旗主

  • 李师白

    西夏大臣。夏仁宗时(1140—1193)官宣德郎,多次奉使金国。天盛十六年(1164)正月,使金贺正旦,礼对娴雅,金世宗嘉之,赐衣、帛、金银带、鞍辔、袱、绢、匣等物,其后遂为定制。十九年(1167)正

  • 契丹语,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诸宫卫与其它部族下置石烈,须是辽太祖※弘义宫和辽穆宗※延昌宫之一石烈。又,在※突

  • 陀酋

    唐代南诏职官名。为军事组织府中所设武职书记官,系主将、副将下属。参见“南诏官制”(1594页)。

  • 代来城

    地名。又称悦跋城。故址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及达拉特旗界内。十六国时期,铁弗匈奴刘卫辰被前秦苻坚封为西单于后,驻屯于此,督摄河西诸族。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391),刘卫辰为北魏所破,失城出走,后为部下所杀

  • 吉约其约

    藏语音译,亦称“协”,意为“有生有死”。解放前西藏牧区一种牧租形式。牧奴向领主领放一定数量的牲畜,每年依牲畜头数计租交纳,所生幼畜概归畜主,要计数交租,牲畜死亡,经验证后可免交租。若被偷、被抢或狼吃,

  • 天赐

    北魏太祖道武帝拓跋珪年号。404—409年,凡6年。

  • 普觉寺

    召庙名。亦称圆会寺,俗称西大庙。位于内蒙古巴林右旗大板镇王府西8里处。清康熙六年(1667),由固伦淑慧公主主持兴建。后多次扩建。有殿舍50余间,喇嘛最盛时达750人。由活佛任主持。解放初仍有喇嘛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