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易斋学人
清代满族女文人。清宗室嘎公之女,袭封男爵珠亮妻,封一品夫人。嵩山、峒山母。著有《养易斋集》。
清代满族女文人。清宗室嘎公之女,袭封男爵珠亮妻,封一品夫人。嵩山、峒山母。著有《养易斋集》。
约1517—?明文史家。号云浮叟、一号适适生、胆亭主、泰清丈人、五口山人。福建晋江(今属泉州市)人。回族。生于官宦世家。自幼立志要续修祖父丁仪未完成的族谱,万历十五年(1587)修成。因避倭寇侵扰,潜
县名。藏语称“佳桑”,意为“铁桥”。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五代孟蜀时,置碉门、黎、雅、长河西、鱼通、宁远六军安抚司。宋因之,隶雅州。元置六安抚司,属吐蕃等处宣慰司鱼通万户府。后改六番招
清加强统治青海蒙古之条款。雍正二年(1724),青海蒙古和硕特部罗卜藏丹津之乱平定后,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奏准施行。主要内容有6方面:一、不准青海蒙古人自称盟长,并扰累番众。二、不准和硕特部兼并喀尔喀、辉
地名。今司丕提。北界帕兰山脉,南和东南至马尼山口山脉,西达西喜马拉雅山。原属西藏古格王国,后归拉达克管辖。1684年,拉达克据丁木刚和约,将毕底、古格本部及普让转归拉萨统治。其后拉萨又以毕底送给拉达克
蒙古语音译。又作“别”、“伯”、“毕”、“卑”。源于突厥语,意为“贵人”、“官人”。《元史语解》卷8:“伯克,回回官名”。唐代汉译“匐”,近代音译“伯克”。《元朝秘史》释作“官名”,据《秘史》,在蒙古
元代路名、驿站名。即原抚州。中统三年(1262)十一月,升为隆兴府。十二月,在此建行宫,后升为路。皇庆元年(1312)十月,改为兴和路,治所在高原县(今河北张北县)。辖宝昌州和高原、怀安、天成、威宁四
今名聂鲁桥。位于西藏绒辖地区之中印边界。桥西岸有清道光六年(1826)所立石质界碑一块,上刻汉藏两种文字,记载立碑经过。
旧时傣族官名。云南西部南甸、干崖、陇川、芒市、遮放、盏达、勐卯等傣族土司衙门的属官。由土司同胞兄弟中年长有威望者充任,协助土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指挥监督衙门中管理财粮、征课及勤杂事务的大小官员。有的护
参见“傣文”(2242页)。
?—646薛延陀汗国第二代可汗,名拔灼,又作拔酌,真珠毗伽可汗嫡子。唐贞观四年(630)受封为四叶护可汗(也作沙耽弥叶护,或沙多弥叶护),辖汗国西方异姓诸部。十二年(638)九月,唐册拜其为四叶护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