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边土司
明清时土司名。在四川打箭炉之西。世由藏族头人任土司。传至连呷水撒,其子安支于永乐八年(1410)因功改授冷边长官司长官。明末内部纷争,势衰,所属西番河西诸寨为强部所并。清顺治九年(1652),阿撒投诚,缴明印信,清廷赐以袍帽,谕令回边办事。康熙五十年(1711),颁发印信一颗,号纸一张。乾隆元年(1736),土司周至德年老力衰,难以供职,由其子周述贤承袭,于三年(1738)任事,每年认纳杂粮银40两。
明清时土司名。在四川打箭炉之西。世由藏族头人任土司。传至连呷水撒,其子安支于永乐八年(1410)因功改授冷边长官司长官。明末内部纷争,势衰,所属西番河西诸寨为强部所并。清顺治九年(1652),阿撒投诚,缴明印信,清廷赐以袍帽,谕令回边办事。康熙五十年(1711),颁发印信一颗,号纸一张。乾隆元年(1736),土司周至德年老力衰,难以供职,由其子周述贤承袭,于三年(1738)任事,每年认纳杂粮银40两。
见“席力图召”(1922页)。
哈尼族他称。元李京《云南志略》:“斡泥蛮,在临安西南五百里,巢居山林,极险。”在今红河州南部至元江一带。《元混一方舆胜览》临安道宣慰司载:“斡泥部归附后,合思他(陀)、伴溪、七溪三部立斡泥路……。”地
契丹语,又译作“阿思”、“阿厮”。《辽史·国语解》:“阿斯,宽大也。”①宫卫名。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辽道宗※太和宫契丹语称“阿思斡鲁朵”。 ②宫卫下※石烈(相当
金大臣。本名谋良虎。其先居海罗伊河(今黑龙江汤原县境伏尔基河),后徙居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县)。女真族。乌林答氏。金世宗昭德皇后(即明德皇后)兄。天眷(1138—1140)初,充护卫,以捕完颜宗磐、完颜
?—416山西丁零族人。北魏泰常元年(416),召集吏民,入白涧山(今山西阳城县西北)起事,遭到魏内都大官张蒲与冀州刺史长孙道生弹压。大部分属众受魏军招抚,他率属下百余人出走,被追斩。
书名。蒙古语称“额尔德尼·额利赫”。蒙古编年史。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左翼后旗协理噶尔丹台吉编著。成书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该书记载了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世及其以前十五世的佛事活动。除叙述蒙古一般
亦名《历代边事汇钞》。书名。清末朱克敬编撰。12卷。光绪(1875—1908)初年成书。作者以行医为业,目击清末外患频仍,边事日急,欲以历史为鉴,暇时系统采辑历代中外交涉及有关边陲的史事,汇为此编。内
民国初年云南地方政府派往怒江的※殖边队采取一种强行释放当地奴隶的措施。殖边队为削弱当地土司和头人的势力及加强地方政府对这一地区的直接控制,用武力强制傈僳等民族的蓄奴主释放所有奴隶和各种家奴,俗称“开笼
见“苻丕”(1340页)。
呼和浩特清代石碑。俗称记功碑。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石碑为两块,分立于呼和浩特崇福寺(小召)院内正殿前左右侧的两座亭子里,称御碑亭。每座碑亭有8根柱子,上盖八角瓦顶。碑立于基石上,高达3米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