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次噶俄仁巴”(882页)。
东晋十六国时期河西、陇右鲜卑之一支。亦作叠掘。初为部落名,后以为氏。原居于漠南、河套一带,其中一部分早迁入河西湟中廉川(今青海民和县西北)一带。据《晋书·郭黁传》载,鲜卑折掘曾送马于前凉西平太守赵凝处
?—1655清朝武官。蒙古正黄旗人。初任牛录章京。崇德六年(1641),随军围锦州,破明经略洪承畴骑兵,又败宁远兵。顺治元年(1644),随军入山海关镇压农民起义军,追击庆都县,败之。二年正月,同固山
7—14世纪中亚诸部族对中国或汉人的称呼。引伸为“古老”、“崇”、“优质”之义。有“大魏”音译,“拓拔氏”音译、“唐家”或“唐家子”音译诸说。始见于7世纪初罗马史籍,后在鄂尔浑突厥碑铭、马合木·喀什噶
见“斡齐尔博罗特”(2428页)。
又记作“铁浮屠”。亦称“铁塔兵”。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完颜宗弼(兀术)专门装备训练的一支特殊的侍卫亲军。女真语谓“亲军”曰“合扎”(扢叉),故亦有称“合扎猛安”或“扢叉千户”。此军据《宋史》所记:
见“阿尔博罗特”(1235页)。
清代驻京以及蒙古寺庙的僧职名。地位低于※札萨克达喇嘛,相当于蒙古旗札萨克。《理藩院则例》规定:“喇嘛之辖众者,令治其事如札萨克”。清代蒙古地区共建喇嘛旗7个,即:内蒙古锡哷图库伦札萨克喇嘛旗、外蒙古的
铁勒诸部之一。又作弊剌、拔悉密、拔悉弥、阿布思。唐初回纥“外九部”之一。初游牧于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护堡子),后迁牧鄂尔浑河流域。依山散居,其人雄健,善骑射,冬以木马(雪橇)于雪上逐兽射猎,以桦皮
即“段正严”(16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