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别失八里

别失八里

西域古城名。见《元史·西北地附录》。元宰相耶律铸《双溪醉隐集》作伯什巴里,并云:庭州有五城,俗号五城之地。突厥语“伯什”为五,“巴里”为城。元初为西北重镇。宪宗元年(1251),设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至元十五年(1278),授八撒察里虎符,掌别失八里畏兀(维吾尔)城军站事。十七年,以万户綦公直戍别失八里、二十年,立别失八里。和州等处宣慰司。二十三年,遣侍卫新附兵千人屯田别十(失)八里,置元帅府。元贞元年(1295)正月,立北庭都元帅府。在《元史》各传中又译作别石八里、别失八剌哈思、别失八剌哈孙、别失拔里等。耶律楚材《西游录》称别石把,为金山南回鹘城,有唐碑。《长春真人西游记》作鳖思马大城,即大唐时北庭端府(都护府)。《明史·西域传》:别失八里为西域大国。即以城名为国名。统治者为蒙古察合台汗后裔,与明朝关系密切。永乐十六年(1418),别失八里贡使速哥言其王为从弟歪思所弑,徙其部落西去,改国号为亦力把里。清《西域图志》等书称其地为济木萨。故城遗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护堡子破城。参阅“金满城”(1476页)。

猜你喜欢

  • 牯脏头

    苗族主持祭祀祖先活动的头领。亦称鼓头、鼓社头。以同一血缘的家族组成的鼓社为单位举行。盛行于贵州东南部、广西融水地区。“吃牯脏”之俗,源于祖先崇拜。祈祷祖先保佑子孙昌盛,岁岁平安。每相隔7年、13年或2

  • 江孜宗教源流史

    书名。又名《后藏志》,藏文名《娘曲琼》,全称《娘地上中下三区希有嘉言贤者之门》。作者多罗那他(1575—1634藏族),曾著有《印度佛教史》。此书系有关藏传佛教史之力作,专述后藏佛教史者以此书最为著称

  • 黄藏寺

    裕固族最早的喇嘛教寺院。亦称古佛寺。因后迁至夹道地区,又称夹道寺。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区曼台部落所在地。建于明末,曾多次重修。寺院规模不大,有法台、提经。受青海郭莽寺(又名广惠寺,在大通县)管辖。

  • 消奴部

    高句骊5部之一。“消”,一作“涓”、“捐”。亦称西部。5部按分布方位,以东、西、南、北、内命部名,该部位于西部,故称。5部中原以其部人为王,汉代被桂娄部人取代,直至高丽国亡(668)一直未变。但地位仍

  • 卡尔帕克

    新疆柯尔克孜族传统毡帽。意为白色毡帽。顶端缀有一穗火红缨络,卷沿镶一条黑边。形制因部落和年龄不同而略显差异。天山山区的柯尔克孜人帽不开口,帕米尔高原的柯尔克孜人帽前后开口。老年帽一般不绣花、不缀缨络或

  • 霍尔

    又称伙尔、呼尔。藏语音译。意为“盖住”。源于7—8世纪时“胡”的音译。 ①藏文古籍对黄河以北游牧民族回鹘、蒙古等的通称。 ②藏族对居住在青海土族的专称。12世纪以前,吐蕃人称吐谷浑为阿柴。12世纪后称

  • 库鲁木旭伯克

    清末新疆地方官员。原为游牧于帕米尔一带的柯尔克孜族千户长。光绪四年(1878),清政府将帕米尔地区的军政中心由郎库里移至木尔加木后,与千户长沙依木伯克一起被任命为当地行政长官,管辖喀拉库里、郎库里、木

  • 耶律有尚

    1235—1320元朝文臣。字伯强。契丹族。东平(今山东东平)人。为辽东丹王※耶律倍之十世孙。以祖父曾官东平,为籍。早年受业集贤大学士、国子祭酒许衡,研习性理之学。至元八年(1271),为斋长,助衡教

  • 山伟

    北魏大臣。字仲才。河南洛阳人。先世为鲜卑土难氏,居于代。金明太守稚之子。早年师事王惠,涉猎文史。孝明帝元诩即位初年,兼侍御史。入台五日,时值正会,受命司神武门,秉公劾其妻从叔违禁,受嘉赉。历任国子助教

  • 噶尔玛色旺

    ?—1664清代蒙古王公。浩齐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奇塔特扎干杜棱土谢图子。父早卒,为避察哈尔部侵扰,与母图奎依附喀尔喀蒙古车臣汗硕垒。顺治八年(1651),与弟班第墨尔根楚琥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