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勒脚歌

勒脚歌

壮族民歌体裁。亦称“勒脚欢”。普遍流行于壮族各地。有五言、七言或五七言嵌句,每首多为四句,也有八句、十二句和不定句。五言四句称“欢”,七言四句称“歌”。皆押脚韵与腰韵。如第一句末字取“0”韵,第二句第二个字(有时也可在第一或第三个字)必须押“0”韵,第二句的末字可转为“△”韵,第三句末字和第四句第二个字必须连押“△”韵。其公式为:××××0, ×0××△; ××××△, ×△×××。歌词多即兴创作,随编随唱。民间偶尔也流传有土俗壮字的歌本。歌词内容有诉苦、抒情、叙事、叙史、盘问、约会等多种,以情歌为最流行。

猜你喜欢

  • 毡疙瘩靴

    内蒙古昭乌达盟经棚等地用毛毡制作的靴子。以毛毡为原料,按大小型号,自靴腰以下,反复搓擀,经10余道工序制成。厚实耐穿。靴底脚心处稍凹,靴尖与后跟略呈圆型状如疙瘩,故名。此靴保暖性能好,不钻风,不进雪,

  • 丁自申

    1521—?明代官员、经学家。字朋岳,号槐江。福建晋江(今属泉州市)人。回族。嘉靖二十八年(1549)中举。次年登进士,授南京工部营缮司主事,进虞衡司郎中。出守四川顺庆府(今四川南充市),缓征宽徭,赈

  • 四部医典

    吐蕃医学巨著。藏文称《居希》、意译为《四续》,又译为《医方四续》。唐代吐蕃医圣老玉妥·云丹贡布(729—853)撰。成书于8世纪末。作者自幼热爱医学,潜心钻研,一生遍历五台山、康定、珞域、察隅、羌塘、

  • 龙子贤

    ?—约1548明嘉靖年间苗民起义首领。贵州平头(今松桃西南)人。苗族。嘉靖十九年(1540),铜仁等地遭旱灾,粮食欠收,官吏逼征粮款甚急,激起苗民不满。遂与镇徹(今湖南凤凰县境内)苗族首领※龙桑科率腊

  • 邑主雷惠祖合邑子弥姐显明等造像记

    古碑铭。隋开皇二年(582)立。原地址不详,1927年陕西耀县军人派兵收存,现藏该县文化馆。原未曾著录。1963年马长寿考证后收入其《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一书。题名人数可识者63人,其中羌姓

  • 天成

    ①或作天和、至成。大燕皇帝安庆绪年号。757—759年,凡3年。 ②五代后唐明宗圣德和武钦孝帝李嗣源(李亶)年号。926—930,凡5年。

  • 吴三元帅

    即“吴朝俊”(1075页)。

  • 支里

    见“纳若”(1266页)。

  • 沐浴周

    藏语称“噶玛日吉”。藏族传统节日,据传说,藏历七月六日至十二日,弃山星出现时,被照到的水最洁净,能健身抗病。每年这个日期,藏民便带着糌粑、青稞酒、酥油茶等,沿河设棚帐,男女老幼纷纷到河溪中洗头、洗澡、

  • 斡兀立海迷失

    见“海迷失”(19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