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十三工

十三工

清乾隆(1736—1795)后对撒拉族聚居地区“内八工”和“外五工”的合称。※“”,突厥语音译,指村镇、城堡等基层行政单位,相当于乡,管辖数村。前者指位于黄河南岸今循化县城以西的街子工、查加工、苏只工、查汉大寺工和县城以东的清水工、崖曼工、张尕工、孟达工;后者指位于黄河北岸今化隆县境内的甘都工、卡尔岗工、上水地工(亦称群科工)、黑城子工(亦称扎巴工)、十五会工(县城附近)。两者除地区不同外,还含有“内”、“外”之别,“内”是纯撒拉人居区,“外”是多民族杂居区。一说“外”系“内”的繁衍支系。反映了该族人口的增长与发展。

猜你喜欢

  • 兀鲁罕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满洲源流考》作呼尔哈河卫。永乐六年(1408)三月,暖暖河等处女真野人首领普速等120人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答罕山等8卫同时设立,以普速等为指挥、千户。清代有呼尔哈河

  • 括地

    金代拘括被非法侵占的官地和无主地以授所迁猛安谋克户或令民请射而官得其租的措施。正隆元年(1156),遣纥石烈娄室等分行大兴府、山东、真定府,拘括系官或荒闲牧地及官民占射逃绝户地,戍兵占佃宫籍监、外路官

  • 火药田

    明清时壮族、布依族土司统治区域的田地名称之一。流行于桂西及黔西南罗甸、望谟、安龙、贞丰等地。由土官授与其境内土民耕作。耕者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不得转让典卖。耕作期间,收获归耕者所有,不需交纳粮赋,

  • 斡纳拨

    见“斡纳阿剌”(2427页)。

  • 国论昊勃极烈

    见“昃勃极烈”(1408页)。

  • 阿布勒比斯

    ?—1783清代右部哈萨克(乌拉玉兹)苏勒坦(苏丹)。一译阿布里比斯、阿布尔比斯、阿比里斯、阿布勒必斯等。※阿布勒班毕特汗次子。建牙帐于塔什干及吹河等地。属众多为奈曼部。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清

  • 恒乍绷起义

    清嘉庆年间傈僳族抗清斗争。又称维西起义。嘉庆六年(1801),云南丽江府维西(今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地区发生灾荒,傈僳族农民向康普、古刹二寨土司借粮度荒。土司等不但拒借,反诬傈僳族领袖沙尼(巫师)恒乍绷

  • 巴玫克来

    僜语音译,意为“同姓公有地”。解放前西藏察隅地区僜人所保留的氏族土地公有制的残余形态。同一姓氏的人们在村周围公有的荒地、山林和猎场,归本姓成员自由使用,住在外村的同姓人仍享有使用本地同姓人公有地的权力

  • 农额勒卫

    见“囊哈尔卫”(2585页)。

  • 萧瀜

    辽代中期画家。兴宗、道宗时人。契丹族。好读书,亲翰墨,尤善丹青,累官南院枢密使。对唐裴宽、边鸾画风尤慕,屡托使宋者,购其画品,见名作,重价相购。每每临习,咸有法则。画品今已不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