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十六天魔舞

十六天魔舞

元代蒙古宫廷乐舞。简称天魔舞。中国南北各族交往频繁,音乐、舞蹈艺术互相融会,早在唐代就有此舞,王建《宫词》云:“十六天魔舞袖长”。后被喜爱歌舞的蒙古贵族收纳,元朝宫廷作为歌舞百戏之一,在宫廷饮宴中演出助兴,周伯琦《诈马行》赞之曰:“紫衣妙舞衣细绛,钧天合奏春融融”。再经元惠宗(顺帝)改编,更臻于完美,保留原有宫廷乐舞的柔美,注入蒙古族的健舞风格。元朝崇尚佛教,以盛饰美女16人,扮成菩萨相,称“十六天魔”,头戴象牙雕饰的佛冠,垂发数辫,身穿艳丽的大红长袖“合袖天衣”,金杂袄,腰系销金长短裙,肩披织金云肩,绕以柔软飘逸的艳色长帔(飘带),足登精致小巧的蒙古女式皮靴,手执“加巴刺班”法器,在“龙笛、头管、小鼓、筝、琵琶、笙、胡琴、响板、拍板”等南北宫廷乐器的伴奏下,为首一人手执铃杵奏乐领唱,众人相和,边歌边舞,千姿百态,变化无穷,如春风行云,飞天凌空,天女散花,落英缤纷,赏心悦目,如入仙境。元诗人张翥惊叹曰:“十六天魔女,分行锦绣围。千花织步障,百宝帖仙衣。回雪纷难定,行云不肯归。舞心挑转急,一一欲空飞。”因元惠宗沉溺于歌舞,生活腐化而失国,此舞亦被当作“亡国之音”而失传。后人宋讷惋叹云:“毡车尽载天魔去,唯有莺衔御苑花”。

猜你喜欢

  • 西藏钱法制度

    清朝管理西藏地方铸造银币和兑换之行政措施。乾隆五十八年(1793)钦定章程规定:以纯汉银铸造银钱;图案正面用汉字铸“乾隆宝藏”,背面用藏文译音成“乾隆宝藏”四字;以重1钱、5分两种搭配铸造,每纹银1两

  • 谢元琛

    唐代黔州东谢首领。黔州(今贵州境内)人。汉代牂柯郡大姓谢氏之后裔。西晋时,谢氏雄长一方,世为酋长。贞观三年(629),入朝献方物。《唐书·南蛮传下》称其“冠乌熊皮若注旄,以金银络额,被毛帔,韦行滕,著

  • 格尔洛贝子旗

    见“和硕特北左翼旗”(1452页)。

  • 阿里克千户部落

    藏族部落名。阿里克又作阿力克、阿柔。在青海省海北部祁连县大通河北,东界门源,西南接蒙古默勒郡王旗牧地,北邻甘肃民乐县。牧地包括今祁连县峨情、草达坂、野牛沟及默勒等乡。原驻牧曲什安河流域,即今海南兴海县

  • 忽章河

    见“药杀水”(1603页)。

  • 苗刀

    苗族男子的佩刀。男孩初生时,三朝秤若干重,即以如数的铁用火炼之。埋入土中。每年生辰取出再炼而复埋之。至15岁,将埋土中之铁取出打制成佩刀,谓之苗刀,最为锋利。用为杀伤武器。

  • 苏密尔岱青

    见“松木儿台吉①”(1297页)。

  • 鄂尔珲山所

    见“哈鲁门山千户所” (1645页)。

  • 休屠王

    ?—前121?汉代匈奴诸王之一。休屠(屠各胡)人。领休屠部驻牧汉武威等西北边郡一带。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与昆邪王(浑邪王)等同为汉骠骑将军霍去病所败,丧师数万,匈奴“祭天金人”亦为汉军所获。惧

  • 冷边长官司

    见“冷边土司”(11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