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天可汗道
古道路名。唐天宝三年(744)回纥汗国建立后所辟。起自回纥可汗牙帐所在地乌德鞬山(今杭爱山)和嗢昆河(今鄂尔浑河)间、沿古丝绸之路北道入阳关经河西走廊,至唐朝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时回纥可汗尊称唐朝皇帝为“天可汗”,故名其入贡之道为此。此道对回鹘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起有重大作用。
古道路名。唐天宝三年(744)回纥汗国建立后所辟。起自回纥可汗牙帐所在地乌德鞬山(今杭爱山)和嗢昆河(今鄂尔浑河)间、沿古丝绸之路北道入阳关经河西走廊,至唐朝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时回纥可汗尊称唐朝皇帝为“天可汗”,故名其入贡之道为此。此道对回鹘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起有重大作用。
418—446北魏关中人民起义首领。杏城(今陕西黄陵县西南)人,一说北地(治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族属卢水胡。太武帝太平真君六年(445)九月,于杏城起兵反魏,拥众10余万。杀长安镇副将拓跋纥,攻新平,
参见“锡尼喇嘛”(2365页)。
见“阿刺知院”(1227页)。
?—352十六国时期后赵宗王、将领。上党武乡(治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人。羯族。末帝石祗弟。封汝阴王。后赵太宁元年(349),石遵即位,封大将军。受遵召,共议诛权臣石闵(冉闵),事泄,遵被杀。石鉴即位
参见“戈什哈”(283页)。
旧时纳西族社会的基层组织。纳西语音译。意为“住宅”,引伸为“亲族”之意。流行于云南永宁纳西族地区。以母系血缘为纽带结成的※斯日(女儿氏族)。由于生产发展,人口增长,分裂为若干独立的生产、生活单位—衣社
见“马英山卫”(182页)。
1230—1303元代吐蕃高僧。吐蕃突甘斯旦麻(在今四川邓柯县一带)人。初名功嘉葛刺恩,12岁出家,更名胆巴。24岁,即升座演习密法,闻者折服。后得八思巴帝师举荐,被元世祖召至大都(今北京)供职,封为
汉代西域屯田官员印。1959年出土于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东汉合葬墓。桥纽方形,煤精质地,篆书体。通高1.7厘米,边长2厘米。现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蒙古语音译,意为“金匠”。系准噶尔管理绘塑佛像事务的人。后聚居作业,形成阿尔塔沁鄂拓克,由一宰桑管辖,约50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