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南等处蛮夷宣抚司
土司名。古僰国地,唐戎州。贞观(627—649)初,徙治僰道(今四川宜宾市西南)。宋升为州,属东川路,后易名叙州,治所在登高山。元至元十二年(1275),郭汉杰以城归附。翌年,立安抚司,未几,以山城毁,迁治三江口,罢安抚司,复立州。十八年(1281),升为路,隶诸部蛮夷宣抚司。领县4:宜宾、庆符、南溪、宣化,州2:富顺、高州。治所在今四川宜宾东北。明洪武六年(1373),改为府。境内有苗、僰等族。
土司名。古僰国地,唐戎州。贞观(627—649)初,徙治僰道(今四川宜宾市西南)。宋升为州,属东川路,后易名叙州,治所在登高山。元至元十二年(1275),郭汉杰以城归附。翌年,立安抚司,未几,以山城毁,迁治三江口,罢安抚司,复立州。十八年(1281),升为路,隶诸部蛮夷宣抚司。领县4:宜宾、庆符、南溪、宣化,州2:富顺、高州。治所在今四川宜宾东北。明洪武六年(1373),改为府。境内有苗、僰等族。
土官授职凭证(类似委任状而记录有关事项)。清制:凡投诚归顺钦准承袭或封赐的土官,须由兵部武选清吏司给予“号纸”,上书功次来历,宗派亲疏及所授职名。经兵部在此与所存《世职顶辈簿》专页骑缝用印,即将印一半
见“耶律涅鲁古”(1327页)。
1018—1052字广孝。宋代边将。党项族。※折惟忠子。天圣二年(1024)随父任为三班奉职。景祐中(1034—1037)改右侍禁。父逝,兄继宣嗣州事。宝元二年(1039)兄被黜,继闵升西京作坊使,嗣
清代四川西番(今普米族)土官名。康熙四十九年(1710),当地首领王德洽归附,授土千户职,颁给印信一颗,号纸一张,后隶越嶲厅(治今四川越西县)宁越营。住牧四川石棉县松林地。嘉庆至道光间(1796—18
元代诸侍卫亲军指挥机构之一。简称宗仁卫。仁宗延祐年间,漠北大风雪,羊马驼畜尽死,人民流散,以子女鬻人为奴婢者众多。英宗至治二年(1322),纳丞相拜住谏,立宗仁卫以收养被卖为奴的蒙古子女。由拜住总卫事
见“耶律贤”(1302页)。
珞巴族※民荣等部落未婚男青少年集体住宿的长屋。一般设在村寨中央,由同氏族人兴建。内分设多处火塘,每个火塘为一单位,由一有经验的青年负责管理事务。孤独老人、中年单身汉和来客均可在此寄宿,亦系村寨会议等活
新疆柯尔克孜族传统毡帽。意为白色毡帽。顶端缀有一穗火红缨络,卷沿镶一条黑边。形制因部落和年龄不同而略显差异。天山山区的柯尔克孜人帽不开口,帕米尔高原的柯尔克孜人帽前后开口。老年帽一般不绣花、不缀缨络或
?—1233东夏国创始人。别名秃珠大石。女真族。蒲鲜氏。原为金尚厩司使。泰和六年(1206),以副都统从攻南宋,败宋军于溱水,断真阳路,以功晋爵一级。贞祐元年(1213),宣宗即位,擢咸平招讨使。次年
①明人对台湾或岛上高山族人的称谓。陈第《东番记》所载就是台湾和高山族人的情况。也有把岛上高山族称为“东番夷”的,如明人何乔远《闽书》:“东番夷,不知所自始,居澎湖外洋岛中,起魍港、加老港、打鼓屿、小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