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哈番

哈番

清代官名。亦作哈方或哈峰。满语音译,意为“官员”,多用于中下级官吏。如“额者库”意为“主持事务的人”,“额者库哈番”即“主持事务的官员”。顺治元年(1644),改额者库汉名为“主事”,在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之下。又如“他赤哈哈番”即“学官”,国子监博士的满文即系此名。清太宗皇太极时,各机构主事之下,笔帖式哈番之上,多有此官,职掌章奏文移事宜。清朝统治全国后,笔帖式前冠六、七、八品及无顶戴等字样,以示等级之差。再如“法一旦尼哈番”即“仪仗官”,汉名典仪,王府之官。贝勒府之司仪长,仍作“法一旦大”,仅冠以“贝勒之”字样,以示区别。另外,清世职中有“精奇尼哈番”、“阿思哈尼哈番”、“阿达哈哈番”、“拜他喇布勒哈番”、“拖沙剌哈番”等等。清太宗时,世职与官名本多相同。顺治四年(1647)始与分开,世职成为毫无实务的空衔。乾隆元年(1736)定民爵世职时,精奇尼哈番为“子爵”之“子”,阿思哈尼哈番为“男爵”之“男”,阿达哈哈番为“轻车都尉”,拜他喇布勒哈番为“骑都尉”,拖沙喇哈番为“云骑尉”。

猜你喜欢

  • 元英宗实录

    书名。元官修。40卷。起延祐七年(1320)三月,迄至治三年(1323)八月。附《事目》8卷,《制诰录》2卷。泰定元年(1324)十二月,命翰林国史院修撰,由翰林学士吴澄、曹元用、马祖常、谢端等人负责

  • 阙特勤碑

    突厥文碑铭。1889年俄国雅德林采夫在蒙古国鄂尔浑河流域和硕柴达木湖畔发现。碑今仍存原地。为大理石制成,上刻汉文、突厥文碑文。突厥文碑正文60行,刻在大小两块石碑上。小碑一面写13行,应为碑文开头部分

  • 海乙寺制

    中国伊斯兰教的一种制度。清同治(1862—1874)年间由阿拉伯、中亚等地传入,行于甘肃、宁夏、青海等回族地区。“海乙”或译“罕义”,阿拉伯语意为“大的”、“总的”、“中心”。即由一个“海乙”(大)寺

  • 硕垒

    ?—1655喀尔喀蒙古车臣汗。博尔济吉特氏。谟啰贝码子。始称车臣汗,与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同称喀尔喀三汗。号玛哈萨嘛谛。车臣汗部23旗札萨克皆其裔。初服属于察哈尔部。后金天聪九年(1635),致书皇太

  • 酸甜乐府

    散曲集。元代畏兀儿文学家贯云石(号酸斋)、嘉兴汉族士人徐再思(号甜斋),俱以散曲著名。元人称散曲为“今乐府”(即当世乐府诗),故世称二人散曲为“酸甜乐府”(见《尧山堂外纪》)。近人任讷将两家散曲合为一

  • 陇卜

    明代藏区古地名。又作笼卜、隆布、隆保。在今青海玉树境通天河东西两岸。永乐十一年(1413),在其地置陇卜卫。详见“陇卜卫” (1254页)。

  • 李英

    ①(?—1215)金末官员。渤海族遗裔。字子贤。先世于渤海国亡后被辽迁置辽阳(今辽宁辽阳市),金代又被徙益都府(治今山东益都县)。明昌五年(1194)进士。历官淳化主簿、登州军事判官、封丘县令、通远县

  • 必济

    即“妣吉”(1260页)。

  • 粤风

    书名。瑶、壮、汉族民歌辑注。4卷。清李调元(1734—1803,字羹堂,号雨村,四川绵州、今绵阳市人,汉族)撰。为作者在粤西浔州(治今广西桂平县)督学时,闻浔江摸鱼歌受感动而采集之,后又收纳前任浔州推

  • 西域旧闻

    见“西域闻见录”(7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