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喇乌

喇乌

①族名。哈尼族自称。康熙《新平县志》卷2“新化州风俗”、道光《新平县志》卷6“土司附种人”、雍正《景东府志》卷3、乾隆《开化府志》卷9等,均记有当地称为“喇乌”的生产生活情况。近代哈尼族中仍有一部分称为“拉乌”,即“喇乌”。分布在墨江、红河、元阳等地。而文山(清开化府)一带已无“喇乌”,可能融合于当地彝族。 ②云南云龙一带古时的傣族酋长。相传自古云龙一带为傣、阿昌、布朗族共同杂居区。最初占支配地位的是傣族酋长屏刺者,传四、五世至喇乌,约4世纪中叶,与阿昌族相争,被杀,大多傣族或死或逃,遂为阿昌、布朗2族留居,各立酋长,不相统属。

猜你喜欢

  • 察合台文

    13世纪到20世纪初分布在中国新疆及中亚广大地区操突厥语族语言的部族和民族广泛使用的一种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音素文字。因其主要用于以成吉思汗次子的名字命名的察合台汗国及其后裔统治的地区而得名。察合台文

  • 噶尔布尔

    维吾尔语音译,原意为“筛子”,后演化为重量单位。1噶尔布尔等于8察拉克,8噶尔布尔等于1巴特满。

  • 刑曹

    唐代南诏初期国务行政机构六曹之一。参见“六曹”(382页)。

  • 镇雄军民府

    明代在镇雄彝族地区的建制。该地古为屈流大雄甸。昔乌蛮与裔阿统及其子茫布居此地,强盛后因其名号部曰“茫布部”。元初置芒部路军民总管府,属云南行省。明洪武十五年(1382)设府,改属四川省。十七年升为军民

  • 大兴安岭

    位于内蒙古东部,松辽平原西侧,北起黑龙江右岸之漠河,南止西拉沐伦河上游,从东北向西南绵延,全长1400余公里,宽约150—300公里。以洮儿河为界,为分南北两段,北段长约670公里,山林低而宽,海拔1

  • 土尔扈特南后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角昂札萨克旗。雍正元年(1723),土尔扈特部丹忠拒附罗卜藏丹津叛清。三年(1725),以功封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下设三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赐世

  • 达磨赞普

    ?—842吐蕃末代赞普。一作达玛。又名赤达磨乌东赞,贬称朗达磨(意为牛赞普)。《德乌佛教史》称其为“狮子头朗达磨”。838—842年在位。唐开成三年(838),其兄(或谓弟)赤祖德赞赞普被奸臣韦达纳坚

  • 欧里本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属辽兴宗※延庆宫。辽道宗※太和宫下一抹里亦是名。

  • 高仁

    ?—727渤海王国将领。一作高仁义。大武艺(719—737年在位)时,官宁远将军、郎将。唐开元十五年(日本圣武天皇神龟四年,727)秋,奉武艺命与高斋德等共24人首次使骋日本。海中遇大风,漂至虾夷人境

  • 宜都郡

    古郡名。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刘备改临江郡置,治所在今湖北宜都县。领县4。隋开皇七年(587)废。南北朝时※宜都蛮居此。其地各族多迁至他地,与今土家族、汉族或苗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