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迥寺
寺庙名。又称“噶迥多吉英寺”。地处拉萨河下游南岸的热玛冈村,自拉萨西南行约两公里处。建于赞普赤德松赞(798—815年在位)时。该寺早已破败,唯噶迥寺建寺碑尚保存完好,碑文共藏文57列,字迹清晰,内载吐蕃建寺之始,令吐蕃属民发誓兴佛、信守不渝,确定比丘格西(善知识)为幼年赞普之师僧,并申明僧侣不得为奴,不纳税,不受诉讼等等,对研究吐蕃史及宗教史具有重要价值。
寺庙名。又称“噶迥多吉英寺”。地处拉萨河下游南岸的热玛冈村,自拉萨西南行约两公里处。建于赞普赤德松赞(798—815年在位)时。该寺早已破败,唯噶迥寺建寺碑尚保存完好,碑文共藏文57列,字迹清晰,内载吐蕃建寺之始,令吐蕃属民发誓兴佛、信守不渝,确定比丘格西(善知识)为幼年赞普之师僧,并申明僧侣不得为奴,不纳税,不受诉讼等等,对研究吐蕃史及宗教史具有重要价值。
1869—1958近代武术家。字穆亭。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人。回族。光绪四年(1878)起从本族吴恺学艺。十六年(1890)练成八极拳功。曾在山东枣庄当矿工。十九年(1893),为反抗盐巡的压迫,曾率
唐置政区名。治所在辽东城(今辽宁辽阳市老城区)。乾封元年(666),唐再征高丽,总章元年(668)高丽国亡,唐分其地为九都督府,其为九都督府之一。后废。此前(贞观十九年,645),唐将李绩曾攻拔辽东城
见“宰相府”(1949页)。
萨满教神祗之一。赫哲语音译,意为“火神爷”。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赫哲族旧时因取火困难,对火十分敬畏,认为火有神主宰,尊称为“佛架玛发”。虽无供奉的具体神偶,但对火的禁忌很多:不能跨越火
?—1650清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他塔剌氏。侍卫阿敦之子。少从征战。天聪五年(1631),以牛录额真随军围大凌河城,以功予骑都尉世职。八年(1634),迁甲喇额真。九年,随多尔衮等招抚察哈尔部众。崇
钦察汗国都城。又译撒莱。有二;一为钦察汗国创建者、成吉思汗孙拔都所建;一为其弟第四代汗别儿哥所建,故有“拔都萨莱”和“别儿哥萨莱”之称。太宗后乃马真称制二年(1243),西征蒙古军东归后,拔都留驻封地
地方志书。清檀萃(字岂田,号默斋,安徽望江人)撰。作者乾隆四十三年(1778)至滇任禄劝知县,后掌省育才书院。仿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而作,惟成大志多记见闻,而萃多钞录旧书。成于嘉庆四年(1799),凡
见“好屯河卫”(937页)。
金大臣。字希明。懿州路(治今辽宁阜新县东北)胡土虎猛安人。契丹族。石抹氏。幼孤。初补枢密院、尚书省译史,历同知恩州军州事、监察御史、同知淄州军州事。善理案,平冤狱。改大兴府判官、沂王府司马、沁南军节度
1094—1164金大臣。本名鹘鲁补。曷速馆(今辽宁辽阳市南)人。女真族。独吉氏。秘剌子。金太祖收国二年(1116),随父降金,以质子至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县白城)。通女真、契丹字,为管勾御前文字。熙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