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四部医典

四部医典

吐蕃医学巨著。藏文称《居希》、意译为《四续》,又译为《医方四续》。唐代吐蕃医圣老玉妥·云丹贡布(729—853)撰。成书于8世纪末。作者自幼热爱医学,潜心钻研,一生遍历五台山、康定、珞域、察隅、羌塘、阿里、工布、达布、桑耶、萨嘉、日喀则、拉萨等地,以及天竺(印度)、泥婆罗(今尼泊尔)、迦湿弥罗(今克什米尔),求师学医,搜寻医书,与名家探讨医道,不断总结各地医学之长及自身行医实践,经过多年深入研究,吸取汉地医学名著《月王药诊》(又称《索玛日咱》)及印度等地医学精华,著成此书,使吐蕃著医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为藏医药学奠定了较完整的理论基础,深刻影响了藏医的发展。全书分4大类:一、根本续,即总则医典,共6章,主要介绍生理、病理、诊断及治疗等一般知识。二、讲解续,即论说医典,共31章,主要介绍人体解剖构造、疾病发生原因,卫生保健、药物性能、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三、口诀续,即秘诀医典,共92章,主要介绍临床各科疾病的诊断和具体治疗方法。四、后续,即后续医典。共28章,主要介绍脉诊、尿诊等诊断方法、外治疗法,以及各种方剂的配合和运用。原书经世代抄本流传,至11世纪老玉妥后裔新玉妥·云丹贡布(与老玉妥同名,故后世以“新”、“”区别),又对全书进行了一次全面修订,即今所见之《四部医典》。此书问世以来,历代藏医频加注释,多方研讨,有力地促进了藏医的形成和发展。这部医学巨著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国外著名藏学家匈牙利人乔玛自1835年著文介绍此书以来,国外学者研究此书者络绎不绝。是书有甘孜德格伦珠顶印版、青海塔尔寺版、西藏扎塘版等。1982年西藏以排印本问世。1983年又有汉译本(以扎塘版的拉萨翻版为兰本),刊印发行。18世纪左右被译成蒙文,影响了蒙族医学的发展。

猜你喜欢

  • 干崖宣抚司

    明清傣族土司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镇西路军民总管府,为金齿六路之一。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镇西府,永乐元年(1403),改为干崖长官司,以土酋曩欢为副长官,自此三年一贡,不绝于朝。正

  • 乞剌斯八斡节儿

    1246—1303元代乌思藏高僧,成宗帝师。又作合剌思八斡节而。出身于萨迦寺之东院。初从萨迦第五祖※八思巴学经,随侍左右,至元十七年(1280),八思巴在乌思藏圆寂,受萨迦诸僧众推选赴大都告丧。至元三

  • 达什达尔札

    卫拉特蒙古辉特部台吉。伊克明安氏。清辅国公罗卜藏第四子。雍正中,奉命袭父爵。九年(1731),受兄巴济裹胁,潜逃准噶尔,游牧于特穆尔图淖尔(前苏联境内伊塞克湖)一带。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抵伊犁

  • 金安上

    ?—前55?汉朝官员。字子侯。匈奴休屠胡(屠各胡)人。汉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金日磾弟金伦之子。少为侍中,以“惇笃有智”,深得宣帝刘询喜爱。后因举发楚王延寿反谋,赐爵关内侯,食邑300户。地节四年(前

  • 随旗行走

    清代随从八旗衙门办事听其支配的人员。①宗室中※不入八分镇国公、辅国公以下六爵,其事务令随旗行走;国有典礼,例无参加朝会、燕飨等特殊优待,皆令咸集于本旗公所,与各级旗官列班望阙行礼。 ②八旗内尚未担任实

  • 宇文神庆

    见“宇文庆”(894页)。

  • 庙仓地

    清代蒙古地区喇嘛佛教寺庙的土地。也称香火地。来源主要是蒙古王公、牧民布施给寺庙的土地,或将旗公有地赠予寺庙。由寺庙札萨克喇嘛支配,交沙比纳尔或寺庙所属民户放牧或耕种,以获取收益。

  • 临潢府故城遗址

    即辽上京。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2里处。神册三年(918)建京城,初名皇都。会同元年(938),改为上京临潢府。在辽国军事、政治、经济上占有重要地位。解放后,经考古工作者考察,查清故城的规模和街道

  • 无何

    东汉乌桓首领。又作无何允。雁门(治今山西朔县东南夏关城)乌桓人。封率众王。安帝永初三年(109)秋,与鲜卑大人丘伦及南匈奴骨都侯,合众7千骑,攻五原(治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与太守战于高渠谷(又作高梁

  • 见“”(17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