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国师

国师

帝王对僧人的封号,亦为僧官名。意为“国人之师”。此称源自印度佛教,北齐时传入中国,文宣帝曾封高僧法常为“国师”。隋、唐至元、明、清均沿用之。隋封佛教天台宗领袖智,唐封禅宗领袖神秀,蒙古成吉思汗封道教全真派领袖丘处机为国师。西夏天盛年间(1149—1169)亦设6位国师共管住家、出家二功德司事,位在诸王之下,中书、枢密之上,与上司等位。元时忽必烈于中统元年(1260)封萨迦派高僧八思巴为国师(后升号帝师),赐玉印。其后萨迦派任国师者多人。明代因之,但赐银印,掌管藏区喇嘛教事务,例可承袭。清代仅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封章嘉呼图克图为“国师”或“大国师”,为僧官,有俸禄,掌内蒙古喇嘛教事务,赐印信,亦常奉命赴藏办事,如七世达赖圆寂、八世达赖灵童选定及坐床等,均奉命入藏代皇帝办理,并参议治藏政策。参见“帝师”(1720页)。

猜你喜欢

  • 弥姐羌

    ※西羌的一支。原居河湟地区。东汉时向内郡迁徙,分布于关中、陕北等地。晋、十六国时期,有一批以“弥姐”为姓氏者活动于西北地区,如弥姐高地、弥姐婆触等。隋代《邑主雷惠祖合邑子弥姐显明等造像记》和《邑主弥姐

  • 辖里尀

    又记作“瞎里尀”、 “��里尀”(“尀”,读若“颇”)。契丹语,意“请时”。契丹族对中和节(二月一日)和三伏节(六月十八日)的称谓。契丹皇族姓耶律,后族姓萧,为国内两大姓,

  • 锡缜

    1822—约1884清朝大臣。原名锡淳,字厚庵。正蓝旗蒙古人。博尔济吉特氏。咸丰六年(1856)中进士,初任户部郎中,后任江西督粮道,因病请休。光绪四年(1878)十月,以内阁侍读学士、副都统衔,为驻

  • 答剌罕军

    元代军种之一。“答剌罕”,突厥一蒙古语,《元朝秘史》释为“自在”。答剌罕军为元灭南宋时临时召募的军兵。《经世大典·序录·军制》:“应募而集者,曰答剌罕军,此不给粮饷,不入帐籍,俾为游兵助声势,虏掠以为

  • 六山

    见“医巫闾山”(1063页)。

  • 雅尔噶图金矿

    清代新疆工矿名。位于塔城西南雅尔噶图山,故名。咸丰三年(1853),由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丰伸奏请正式设厂,鼓励当地各族人民开挖,由塔城当局发给“金头”执照作为凭证。同年九月,沙俄派人阻拦中国矿工挖金。

  • 柯尔克孜语

    我国柯尔克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在黑龙江省也有少量分布,使用人口14万多(1990年)。在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等地有247.3万(1

  • 班藏卜

    藏语音译,又作巴藏卜、贝桑波,意为“吉祥贤”。为元代以来藏传佛教中藏族、蒙古族、土族、汉族等高僧于法名之下所系之称号。初,印度那烂陀寺末任座主释迦师利跋陀罗(1127—1225)至乌思藏传授教法,萨斯

  • 圣祖御制沪定桥碑记

    碑铭。康熙四十年(1701),清军平定驻打箭炉营官喋巴昌则集烈之乱后,提督岳升龙奏请于泸水旧渡口建铁索桥,四十五年(1706)桥成,四十七年康熙帝赐名泸定桥,并亲自撰文,勒石树碑以纪其事。碑文载《卫藏

  • 道陵

    金章宗完颜璟陵寝。泰和八年(1208)十一月丙辰,章宗卒于福安殿。大安元年(1209)二月甲申,葬道陵。陵址在大房山(今北京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