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剌
见“拽剌”(1620页)。
见“拽剌”(1620页)。
书名。清汪辉祖辑,其子汪继培补。成书于嘉庆六年(1801)。作者取辽、金、元三史中同名者分别辑录。辽金以名为纲,而以异姓者分列于后。元以蒙古、色目及辽金部族为主,而以汉姓者附存之。首字以韵相次,次字以
鄂温克语音译。是额尔古纳河畔鄂温克人对野生鹿的称呼,对已驯养成家畜的驯鹿称“鄂伦”。详“驯鹿”。
南北朝时涔阳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以地名为族称。古代泛称※荆蛮、※武陵蛮、※巴郡南郡蛮。分布在今湖北公安县南。传说为※廪君或※槃瓠之后裔。北周天和元年(566),用粮食和武器等援助荆州、信州蛮首领※冉令
见“乾陀罗”(1982页)。
即“完颜㝢”(1147页)。
古城遗址。位于新疆和硕县曲惠乡西北半里处。城基犹存,为夯土筑,东西98米、南北75.5米,城周约427米。墙高3.3米,宽5米,有东西两门,城门已毁。城内建筑基址保存尚好。出土“开元通宝”、“大泉五十
书名。己佚。清瞿世瑛《清吟阁书目》著录,不记撰者姓名与卷数。孙殿起《贩书偶记》史部卷5载4卷,又载记2卷,亦不著撰者姓名。且称旧钞本,后有何元锡梦华馆印。本书采用编年体,以唐宋史籍考订唐末至西夏灭亡时
“霍尔”藏语对蒙古人的称谓,指蒙古39部落。又称那克素39族。居青海、西藏交界处,即今丁青、色扎、尺牍、那雪、比姑、聂荣等宗。明末属蒙古王东宫武统治。后隶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罗卜藏丹津,雍正元年(172
辽金时东北部族名。又作帕忽、博和里、颇里、婆里、婆离。有人以为即“伯力”的同音异写。活动于今黑龙江东北一带。其中心一说在伯力(前苏联哈巴罗夫斯克);一说在今黑龙江富锦;一说在精奇里江(前苏联境内结雅河
见“蒙格”(23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