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契丹官

契丹官

又称北面官。契丹王朝对执掌境内契丹及其它游牧民族事务官吏的称呼。契丹建国后,辽太祖晚年征服渤海,太宗时又获燕云十六州,境内民族成份复杂,据《辽史·营卫志》称:“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所以限南北也。”北部主要居住契丹本族及其它游牧民族,南部以汉人、渤海人等农耕民族为主,两者经济生活、文化习俗皆有很大差异,契丹统治者为适应形势需要,采用特殊的“因俗而治”的分治政策,中央统治机构分别设置契丹官(北面官)和汉官(南面官)两套系统。《百官志》称:“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据三使契丹的宋人余靖所记:“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相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武溪集》卷18)契丹崇日,庐帐皆东向,契丹官帐设皇帝御帐之北,故名。其制约在太宗朝时逐渐形成。契丹官以契丹故有官制为基础建立。主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分北面朝官、北面御帐官、北面著帐官、北面皇族帐官、北面诸帐官、北面宫官、北面部族官、北面坊场局冶牧厩等官、北面军官、北面边防官、北面行军官、北面属国官等。据《辽史·百官志》,契丹官又各分南北,北面朝官有:契丹北、南枢密院,北、南宰相府,北、南大王院,宣徽北、南院,大于越府,大惕隐司,夷离毕院,大林牙院,敌烈麻都司,文班司,阿札割只等。今有人研究认为,《百官志》记载混乱,不少契丹官(北面官)中之南面官应属※汉官(南面官)之列。

猜你喜欢

  • 葱莎

    地名。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历属扎布让宗管辖,1693年(藏历水鸡年)和1865年(木牛年),扎布让宗所立户口、税收簿册中,载明此地应纳差税之项目、数额(包括“当差户全户”和“半户”户主的姓名,及应

  • 下川口

    古城堡名。古允吾县治所。在今青海民和县境,滨湟水。汉王莽时改称修远县。现有古城遗址,分称旧城、新城。城北湟水渡口为古郑伯津,对岸兰州市红古城为汉时之允街,两地隔河相望,形势冲要,为争战之地。盛产瓜果,

  • 临河县志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县长王文墀纂修。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线装。上中下3卷。上卷序文、凡例、目录、题名、图、表、纪略;中卷纪略、垦务沿革、赋税、水利、教育、商业、交通、风土习惯、户口、召庙、事

  • 远探栏子马

    见“栏子马”(1577页)。

  • 哈喇哈什郭勒

    见“达利水”(727页)。

  • 论掣逋

    吐蕃官名。参见“论茞”(923页)。

  • 怯怜口

    蒙古语音译,意为“家中儿郎”。原为草原部落贵族家中僮仆,随蒙古兴起及元朝的建立,皇室、诸王、勋贵通过掳获、分封、招收、影占等方式,占有大批人口,作为私属人户,谓之“怯怜口”。多为工匠、护卫、猎户、鹰人

  • 阐兴

    藏语音译,指“奴田”(646页)。

  • 打女真

    契丹族强大后对东北女真民族的一种不等价的交换。契丹建国后,对女真设有榷场,进行贸易往来,女真以北珠、人参、生金、松实、白附子、蜜蜡、麻布之类交换,契丹有意压价,欺行霸市,并对女真人进行凌辱,此谓“打女

  • 黑狱

    藏传佛教名词术语。《元史·释老传》载:西番僧“若岁时祝厘祷祠之常,号称好事者”,“有曰黑牙蛮答哥,华言黑狱帝主也”。梵文krisnayamantaka,译为“黑狱帝主”,举行密宗法事时向此神祈求招福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