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奴儿干都司

奴儿干都司

明官署和政区名。“奴儿干”,一作“弩而哥”、“讷而干”;清人改作“尼噜罕”,满语,意为“图画”。明永乐七年(1409)置。此前,明王朝已在黑龙江流域等地区设置115卫,形势要求建立高于卫所级的统一领导机构。是年夏初,奴儿干地方首领忽剌冬奴等数十人进京朝贡,奏请于其地设立“元帅府”。明成祖允其请,闰四月任命康旺、王肇舟、佟答刺为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等官,派内官亦失哈率领官兵至奴儿干地方设置。六月,又设经历司,为都司隶属机构,派刘兴为经历官。都司直属明中央政府,朝廷派官兵数百至数千轮番戍守其地。内官亦失哈、都指挥同知康旺等从永乐至宣德凡20余年中,十次前往其地巡视,并携带衣服、器用、粮食与酒,“镇抚慰安”。都司及下属卫所,由明廷任命其各部首领为都督、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镇抚等官职,授予印信,依其旧俗统领其众,惟令其按时朝贡。辖境最广时,东抵包括库页岛在内的日本海,西达斡难河(前苏联境内之鄂嫩河),北至外兴安岭、乌第河,南以图们江与朝鲜为界,西南有兀良哈三卫地(包括今嫩江中下游流域及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流域)。治所在今黑龙江下游东岸距入海口约150公里处的特林地方。下辖卫所,续有增设,万历年间,共有384卫、24所,地面7、站7、寨1,通称384卫。居民多为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永乐十一年,亦失哈再次巡视奴儿干,在都司所在特林村北约2.4公里的江岸上,修建了一座供奉观音的永宁寺,并立※永宁寺碑。宣德八年(1433),亦失哈等又重修寺院,并立重建永宁寺碑。两碑记载了都司建立及当地各族人民受明中央管辖的情况,是研究明中央对黑龙江流域广大地区管辖的信物(碑藏于前苏联海参崴博物馆)。

猜你喜欢

  • 明亮

    1736—1822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尚书米思翰曾孙,都统广成子。乾隆皇后之侄。初以文生员娶履亲王允㪷之女为多罗额驸。乾隆三十年(1765),授伊犁领队大臣。随将军明瑞等镇压

  • 乌济叶特

    明代蒙古部名。《蒙古黄金史纲》作“兀者”,《水晶念珠》误作“乌济㰅特”。驻牧于大兴安岭以东,与兀良哈三卫关系密切(福余卫亦自称“兀者”),统率6个千户,故称“六千乌济叶特”。蒙文史籍称该

  • 邛山暴动

    甘孜邛山地区藏民反对巴底土司事件。邛山属丹巴县巴底土司管辖之村寨,该处连年遭自然灾害,藏民生活艰难,但巴底女土司白利娜姆和其兄益色拉买却低价强行向藏民收买粮食,无偿征调役差,藏民被迫用房屋等作抵押向土

  • 和廷述

    清代爱国将领。纳西族。云南丽江人。咸同年间,曾随杨玉科镇压杜文秀起义军,赏“铿僧额巴鲁图”名号,补授东川营参将,简放总兵。光绪十一年(1885)率部随广东陆路提督杨玉科出兵南关,奋力争先抗击法国侵略军

  • 高州

    渤海王国置。为鄚颉府所辖2州之一(《辽史·地理志》作颉州,疑误)。州治故址今有人说在黑龙江省宾县。辽灭渤海后改名遂州。

  • 阿罗喊

    616—710唐朝官员。原籍波斯,出身望族。唐高宗显庆(656—661)年间,应唐政府召请,至长安(今陕西西安)任职。继受命为拂林国(东罗马)招慰大使,并与之建立良好关系。又为建武则天纪功碑立过功,累

  • 八旗满洲

    清代八旗组织中最重要组成部分。俗称满洲八旗。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后,根据政治军事形势发展的需要,将满族社会原有的牛录组织加以改组扩大,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黄、红、蓝、白四旗。四十三年(1615

  • 宫漏

    计时器。蒙古族妥懽贴睦尔(元顺帝1320-1370)设计制造,高约6-7尺,造木为柜,阴藏诸壶其中,运水上下。柜上设西方三圣殿,柜腰设玉女捧时刻筹,时至则浮水而上,左右列二金甲神人,一悬钟,一悬钲,夜

  • 岐国公主

    金朝公主,蒙古成吉思汗皇后。女真族。完颜氏。卫绍王完颜永济女。至宁元年(1213),蒙古军围中都(今北京),金宣宗遣使求和。贞祐二年(1214),命完颜承晖赴蒙军议和,接受成吉思汗提出的许和条件,献童

  • 古余克

    见“贵由”(16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