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左副将军
清朝管理喀尔喀蒙古的最高长官。雍正(1723—1735)初,为征准噶尔,住彭福为定边左将军驻乌里雅苏台(今蒙古札布哈朗特),任赛音诺颜部和硕额驸策凌为左副将军,驻科布多(今蒙古吉尔格朗图)。因征准噶尔有功,策凌被封为和硕亲王,移驻乌里雅苏台,称定边左副将军。亦称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驻官兵2百余。后任均蒙古人。乾隆十五年(1750),规定管辖喀尔喀4部及科布多和乌梁海2部。五十一年(1786)起,只管辖札萨克图和赛音诺颜两部及唐努乌梁海。
清朝管理喀尔喀蒙古的最高长官。雍正(1723—1735)初,为征准噶尔,住彭福为定边左将军驻乌里雅苏台(今蒙古札布哈朗特),任赛音诺颜部和硕额驸策凌为左副将军,驻科布多(今蒙古吉尔格朗图)。因征准噶尔有功,策凌被封为和硕亲王,移驻乌里雅苏台,称定边左副将军。亦称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驻官兵2百余。后任均蒙古人。乾隆十五年(1750),规定管辖喀尔喀4部及科布多和乌梁海2部。五十一年(1786)起,只管辖札萨克图和赛音诺颜两部及唐努乌梁海。
古代博戏。原属胡俗,相传于南北朝时,由天竺传入。《魏书·蒋少游传》云:高祖时有“赵国李幼序、洛阳丘何奴并工握槊。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
蒙古族投掷器具。蒙古语音译,意为“投掷”。起源于1300多年前,是北方游牧、狩猎民族在狩猎中创制的工具和武器,用以狩猎和作战。平时用以锻炼身体和提高投掷技术。后来发展为蒙古族的传统运动项目。其形状如镰
台湾高山族一支。人口十二万(1975年)。其祖先原散布于台湾东部峡谷、平原的南北两端,即秀姑峦溪口与恒春地域,后逐步向台东海岸区迁移,形成北、中、南三个聚居群,现分属花莲县的丰滨、玉里、富里、寿丰、光
?—1082辽代后期大臣、学者。字陈甫。契丹族。皇族季父房之后,检校太师耶律吴九子。史载其性懦弱,善属文,著有《戒谕诗》,今已不传。兴宗朝入仕,重熙年间,为本部将军。咸雍元年(1065),同知东京留守
蒙古语“彻辰汗”的异译,见“辛爱黄台吉”(1108页)。
?—1872清代云南李文学起义军将领。元江直隶州新平县(今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原为傣族头人。咸丰九年(1859),率傣族武装千余人于戛色(今新平水塘村)附近袭击起义军,是年被义军俘获,加入义军
见“恨克卫”(1726页)。
三国时期佛教译经师。字恭明,一名越。月氏人。祖父法度在汉灵帝时率国人数百归汉。自幼好学深思,博览经籍。曾受业于支亮。多技艺,通6国语言。汉献帝(189—220年在位)末年,偕数十人,避乱于吴,被吴主孙
藏语音译,又译翁则。旧时藏族地区寺院领经老喇嘛的称谓。一般用以称呼对经典有一定修养的受尊敬之老僧。负责寺院举行的会考或集体念经时带头诵第一句,众喇嘛继之。在寺内备受敬重。死后多用火葬。
即“劾里钵”(14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