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抚同知
官名。元代设置。职位仅次于宣抚使。明代为世袭土官,秩正五品。参见“宣抚使”(1746页)。
官名。元代设置。职位仅次于宣抚使。明代为世袭土官,秩正五品。参见“宣抚使”(1746页)。
南北朝时湘川少数民族的总称。古称※荆蛮,秦汉称※黔中蛮或长沙武陵蛮。分布在今湖南湘、资二水流域,广西桂江、广东北江流域大部以及湖北陆水流域。以居湘川而得名。永明三年(485),其首领陈双、李答等举兵,
西域古地名。见元·虞集《道园学古录·宣徽院使贾公神道碑》。《明宪宗实录》作巴儿思渴、把思阔。《边政考》作把儿思阔。清雍正九年(1731),筑巴尔库勒城,设安西厅,隶甘肃布政司,以安西同知驻其地。“巴尔
书名。壮族地区志书。近人区震汉(时任代理县知事)、叶茂茎(均龙州人)等修纂。不分卷。成书于民国十五年(1926)。内分舆地、建置、经政略、职官志、人物志、纪事略、胜迹志、金石志、艺文志、杂记等篇。该县
即“万安宫”。(104页)。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作蒐里卫,并说清代有蒐里河,在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北。
辽代地名。属上京道。位于潢河(今西辽河上游西喇木伦河)上游一带(一说位于今内蒙古林西西南、克什克腾旗东南,一直向南延伸到今河北境内的围场以北一带)。为契丹发源地,“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
见“银锭台吉”(2064页)。
又称亦即纳。城名。可能始建于西夏。西夏语“亦集”为“水”意,“乃”为“黑”意。即西夏黑水城,为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哈拉浩特古城。元朝为亦集乃路治所,属甘肃行省。至元二十二年(1285)迁甘肃新附军200人
蒙古语音译,意为“再来之人”或“圣人”、“长寿者”。用于享有活佛高位和尊号之人。源于藏语“朱必古”(化身)。清廷对西藏、蒙古地区佛教上层大活佛的封号。凡受封者均载入理藩院册籍。乾隆以后,呼图克图转世须
契丹民族俗称夏至之日为朝节,是日,妇人进献彩扇,并互赠粉脂囊相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