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咱呼图克图
明代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又译印藏呼图克图。明崇祯十三年(1640),奉五世达赖、四世班禅之命赴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参加卫拉特、蒙古王公会盟,参与制定《1640年蒙古卫拉特法典》。清崇德七年(1642,随蒙古高僧伊拉古克三呼图克图使团赴盛京(今沈阳)会见清太宗,代表西藏的蒙、藏上层和清朝建立联系,并多次赴卫拉特蒙古各部传教、主持各种法事,和卫拉特蒙古著名高僧咱雅班第达过从甚密。圆寂后,其转世灵童为声名显赫的准噶尔博硕克图汗噶尔丹。
明代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又译印藏呼图克图。明崇祯十三年(1640),奉五世达赖、四世班禅之命赴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参加卫拉特、蒙古王公会盟,参与制定《1640年蒙古卫拉特法典》。清崇德七年(1642,随蒙古高僧伊拉古克三呼图克图使团赴盛京(今沈阳)会见清太宗,代表西藏的蒙、藏上层和清朝建立联系,并多次赴卫拉特蒙古各部传教、主持各种法事,和卫拉特蒙古著名高僧咱雅班第达过从甚密。圆寂后,其转世灵童为声名显赫的准噶尔博硕克图汗噶尔丹。
藏语音译,即青稞酿成的酒。故俗称青稞酒。藏族人民非常喜欢的一种传统饮料。流行于西藏、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藏区。制法:将青稞煮熟,待降温后,加酒曲,装入容器,密封,使其发酵,2—3天后,加入清水,
1900—1980彝族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又名云鹏。云南省泸西县人。1920年,因不堪官僚、豪绅欺压,被迫离家组织地方武装,提出“打倒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保护工农商,救济贫穷”等口号,游击战斗于陆
明郑时期在台湾所设“香界”。亦称“红线”。郑成功把荷兰殖民者逐出台湾后,大陆人民移居台湾日增,不断深入内山高山族地区侵垦,屡遭“番害”。永历年间后期,下令以土筑短垣为番界,土垣如卧牛,上砌红砖,故名。
见“比粟”(189页)。
碑名。亦称“毌丘俭丸都纪功刻石”或“毌丘俭丸都纪功碑”。立于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光绪三十年(1904)因修路发现于今吉林省集安县治西20余里之板石岭西岔(亦称小板岔)。碑已破残,仅存5
?—487北魏宗室。鲜卑拓跋氏。道武帝※拓跋珪孙,阳平王※拓跋熙次子。始光四年(427),其叔广平王连卒,无子嗣。从兄弟太武帝焘封其为南平王,以继连后,并加平西将军。善骑射,深受焘赏识,常引侍左右。后
?—1767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姓富察氏。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孙。大学士※傅恒长子。封多罗额驸。乾隆二十一年(1756),授三等侍卫,在乾清门行走,后应父所请赴军前效力。二十四年(1759),从定边将
①东汉车师后部王。永兴元年(153),因与戊部侯严皓不和,遂攻围汉屯田且固城,杀伤吏士。因后部侯炭遮领余众叛降汉,被迫携母妻子及随从百余人亡走北匈奴。敦煌太守宋亮遂奏立后部故王军就质子卑君为后部王。后
见“阿灵泼”(1209页)。
见“甫河卫”(1047页)。